主頁 香港 【財經刺針14】中國經濟的...

【財經刺針14】中國經濟的根本矛盾(中) – 林風

最近中國經濟陰霾滿佈,青年失業率高升至超過20%,恒大, 碧桂園和中植系相繼爆煲等。這些都是在筆者預期之內。我不是中國經濟專家,只是有幸於十多年前開始拜讀西班牙學者米高.佩蒂斯(Michael Pettis) 的著作和留意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評論。米高曾在投資銀行工作多年,八十年代曾參與處理拉美債務重組的工作,2002 年後他仼教於北京大學光華商學院直至現在,是公認的中國經濟和金融專家。他2013年的著作「如何避免下跌」(Avoiding The Fall – China’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便曾預言中國經濟不迅速作出合適的改革,五至六年後將會出現債務危機和增長大幅減少,GDP的年增長最多只能是1-2%。

不少人說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是經濟奇蹟,更大談這是發揮了中華文化的優越性,中共的英明領導,中國人的刻苦耐勞等等。但米高的看法不一樣,中國只是另一個採用「投資帶動經濟發展模式(Investment Led Growth)的國家。這種模式在過去一百五十年間,有超過20 個國家曾經使用,但每次到最後都會出現經濟危機和債務重組,中國只是做得比其他國家更極端而已。這個模式的特點是把國家生產出來的財富,大比例地放在資本投資方面,如二戰前的德國,50和60年代的巴西,80年代前的日本,八九十年代的南韓等。

中國在80年後採取這種模式,當時是合符國情的,因為之前幾十年都投資不足,所以當政府把大量資源投放進運輸,基建,房地產和工業裏,自然使跟著10-20年的生產力大幅增加。加上當時西方誤信中國會隨經濟發展會變得更民主和開放,2000年更讓中國加入世貿(WTO),沒有對中國出口限制,也對當時的發展大有幫助。

可能因為中國是習慣了計劃經濟的獨裁政權,它使用「投資帶動經濟發展模式」的力度,可以说是史無前例的。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全球的平均資本投資佔全球GDP的25%,成熟經濟體一般都在15-20%,採用投資帶動的發展中國家在高增長期則多是30-35%。除了中國外,南韓的資本投資曾達40%,但只維持了幾個月。中國則與別不同,從1999年佔GDP的24%,升至2002年的40%,再升至2010年最高峰的47%,跟著才輕微下跌至2019年的43%,現在仍佔約GDP的42%(見圖一)。

由於中國自從1980年到現在還在繼續使用或無法改變這種模式,假如我們不認識這種模式長期使用所會導致的不良經濟效果,將無法明白中國經濟的核心矛盾,更遑論如何可以通過改革脫離困局。這些筆者會在下篇文章中探討。

作者:林風

免責聲明:此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棱角》對所發佈的信息及意見,不予承擔任何責任。
投資涉及風險,讀者需小心衡量,投資前應適當地向獨立財務及專家尋求意見。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