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周四(25日)發表《世界經濟自由度 2025 年度報告》,香港再次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新加坡排行第二。
報告以 2023 年的數據編纂,特別提到香港的經濟自由整體評分自 2018 年一直下跌,在「監管」、「法律制度」與「財產權」這三方面的表現均顯著惡化,「毫無疑問」是因「臭名昭著(notorious)」的國安法,終止中國的「一國兩制」承諾。
報告更引述與美國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一同編纂的人類自由指數( Human Freedom Index),列明香港由 2010 年榮獲世界第三,「插水」式跌至 2022 年的 50 位。
英國亦罕有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 60 屆會議中,提及香港政府針對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的郭鳳儀及劉珈汶被懸紅通緝,回應九個工作組及特別程序專家(Special Rapporteur)指中國針對流亡海外人士的跨境鎮壓「急速增加」的通訊。
人類自由指數曾分析,經濟自由度表現下降會導致實質人均 GDP 年增率下降 0.28 至 0.75 個百分點,預計自由度評分下降,將會對香港的經濟增長前景產生顯着影響。自2010年以來,香港的實質人均 GDP 平均每年增長約 1 %。
香港政府同日晚上發稿,指報告再次肯定香港自由市場優勢,反映香港的核心優勢與港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努力獲國際認同,但否認報告對《國安法》的批評,強調國安法實施讓香港恢復安全穩定,保障市民權利自由,同時也讓香港成為更吸引國際資金和投資的安全港,未來會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維持自由、開放、公平營商環境。
「希望日後進行的《世界經濟自由度》評估,可以充分了解和反映有關的事實。」
在經濟自由度五個指標中,香港國際貿易自由繼續排全球首位,穩健貨幣、監管都排全球第三,整體評分 8.55 分,比去年下跌 0.03 分,但仍排全球首位。
香港與新加坡因零進出口關稅政策,持續多年領導自由貿易港地位,但新加坡的「法律制度」排名上升至第七位,而香港再次下跌至 22 位。
今年美國第 5,英國排名 13,加拿大 11,而中國則為 108 位。
報告今年續由香港大學香港經濟研究中心及獅子山學會協助。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