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入境事務處青少年領袖團(領袖團)於7月24日至26日舉辦大灣區交流團,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前往位於東莞的東深供水工程紀念園,稱要讓隊員「明白香港一直以來的穩定供水全賴內地同胞的付出,隊員要懂得飲水思源」。翻查資料,發展局長黃偉綸曾指,香港於2020/21財政年度,購買東江水開支達48.3億元,按年度升2,000萬元,較2016/17年度增近3億元。
這個名為「溯流求源、見賢思齊」的大灣區交流團,由入境處處長區嘉宏、入境處副處長(執法、系統及管理)戴志源、領袖團總監鄭錦鐘博士及3位副總監,帶領34名領袖團隊員走訪廣州、東莞及珠海,聲稱為「了解大灣區城市與香港在歷史、文化及經濟發展上的緊密關係,親身體驗國家高速發展的成就」。
一行人抵達廣州後,先前往參觀廣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警史館,認識中國出入境邊檢的工作及歷史。交流團然後到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的入境事務組,「了解該小組協助當地香港居民的日常工作」。交流團隨後參觀廣東電視中心,期間隊員進入播控中心一睹省級電視台的運作,並在演播室了解電視節目直播過程。
為了讓隊員可以「溯流求源」,認識重要的歷史,交流團於翌日分成兩組到訪兩個富歷史意義的地點。一組隊員前往位於東莞的東深供水工程紀念園,聲稱讓他們「認識東江水供港歷史及興建這項浩瀚引水工程所遇到的挑戰,明白香港一直以來的穩定供水全賴內地同胞的付出,隊員要懂得飲水思源」。
翻查資料,目前東江水已佔香港供水量7至8成,發展局長黃偉綸去年曾指,2020/21財政年度,購買東江水的開支達48.3億元,按年度升2,000萬元,較2016/17年度更增近3億元;水費收入則錄22.7億元,較上年度25.3億元減少2.6億元,亦比2016/17年度大減4億元。
水務署數據則顯示,考慮到供港東江水運作的可變成本後,粵港雙方於2020年議訂現行東江水供水協議(即2021年至2023年),每年基本水價分別為2021年48.9億元、2022年49.5億元及2023年50.2億元;而鑑於2019冠狀病毒疫情對目前經濟環境帶來的挑戰,粵方同意將2021年的實際水價(在扣減了所節省的東江水水價後)凍結在2020年水平(即48億2,141萬元),以紓緩香港的財政負擔。
香港從1945年至1963年間,人口爆炸性增長,從原本60萬增至350萬,大多從中國移民過來;人口增長令香港須採用更多方法,擴大水來源。
據香港水資源歷史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講師李家翹指,翻查英國歷史文件,發現1950年末,香港需要更多水源,香港左派人士趁機穿針引線,提出引入廣東水;北京也抓緊機會,表明對港澳兩地供水是「政治任務」。
1960年初,廣東正式向香港提出供水建議,港英政府當時擔心:一,中共若威脅停水,怎辦?二,很多市民逃避共產黨統治才到港,這些人反彈怎辦?三,美國反對提議,怕中共乘機擴大勢力,甚至美國願意出資讓香港研究海水化淡。
當時的港督為增加水源,選了折衷辦法,引入少部分深圳水庫水源,同時加快香港水利工程,興建水庫,發展水源採集多樣化。當時雙方簽署深圳水庫合約,雖然水量很有限,但中共立即對外宣傳:祖國偉大,拯救同胞於水火。
其後,英國明確香港主權將移交中國,因此許多已建、未建和正在興建的水源設施被廢棄,水利工程叫停、備用海水化淡廠最終被炸、西北供水計劃取消。1979年起,香港與廣東簽署新協議,東江進港水量逐年攀升,到如今成為香港主要水源。
《香港01》2018年11月曾報導,當時香港水務諮詢委員會考察,發現東江水大腸桿菌含量,在個別日子達每公斤6萬個,超標29倍。水務諮詢委員會主席說這「不能接受」。
時間回到今時今日,大灣區交流團另一組隊員,則前往海戰博物館了解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歷史,稱「領袖團希望透過參觀炮台遺址及展覽館,提醒隊員銘記歷史,毋忘國難,培養他們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新聞來源:棱角編輯部、大紀元時報、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