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殖民日落 | 香港海外督察...

殖民日落 | 香港海外督察協會解散 78年歷史終結 學者:殖民餘暉終將日落

據《南華早報》報道,有 78 年歷史的香港警隊的海外督察協會(Overseas’ Inspector Association)上周五(24日)因主席羅輝賢總督察(Anthony “Tobi” William Lothian)退休而正式解散。
報道引述羅輝賢指,警隊最高峰時曾有 900 名海外督察,現時僅餘 25 名,協會解散時只剩 6 名成員。前皇家香港警隊 1994 年最後一次在英國招募海外警員,現任最高級者為助理警務處長(行動)莊定賢(David John Jordan),惟他亦已超過 55 歲退休年齡。
海外督察協會屬香港四個警察協會之一,同為警察評議會成員,在 2019 年反修例運動中高調支持政府,堅決反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甚至投訴英國國會議員,亦支持國安法及 23 條立法。
有學者跟《棱角》分析,這些前殖民地時代遺留的組織,將會慢慢步入殖民餘暉不再重要,亦突顯北京對香港管治策略的改變。
督察退休 協會解散

羅輝賢總督察退休前任柴灣分區助理指揮官(行政),1989 年來港。他向《南華早報》提到總有不捨,「我們是第一個成立的協會,而我已伴隨了它整整 36 年半。如今它即將從地表上消失,這無疑是一個極其重大的時刻。」部分已升職的成員早已轉投警司協會,僅保留準會員(associate member)身分。

成立於 1947 年的海外督察協會(Overseas’ Inspector Association)是警隊最早成立的員工協會,由英國殖民地政府在香港海外聘請的督察組成,及至 10 年後香港警隊本地督察協會(Hong Kong Police Local Inspectors’ Association)方成立,務求拉近本地與外籍督察級人員在聘用條件上的差距。

較為人所認知的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俗稱「拳頭會」)則是在 1970 年代,警務人員抗議廉政公署示威後由調查委員會建議成立,以改善警隊管理層與員佐級人員之間的內部溝通。

現時四個協會主要爭取警務福利及服務條件,直至近年香港社會運動頻繁,方由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帶頭高調就社會事務發聲。

英國警員反修例時曾被針對 批鎮壓示威

2019 年反修例運動時,警隊仍有約 60 名海外督察,多名英籍警官參與鎮壓示威,被英國國會議員點名。當時四個警察協會反去信英國國會,批評議員鼓勵人們「起底」。

時任英國工黨議員 Helen Goodman 曾開點名英籍警司薛鎮廷(Justin Shave)下令向時任民主黨主席胡志偉發射催淚彈,《泰晤士報》亦指兩名警司陶輝(Rupert Dover)及莊定賢(David Jordan)下令武力鎮壓 6 月 12 日在立法會外及龍和道的示威。Goodman 當時問及英國政府就這幾名下令做出「警察殘酷行徑」(police brutality)的英國人會採取甚麼跟進行動。

警察評議會職方協會致 Goodman 的信件,強烈批評對方公開警司身份是鼓勵人們「起底」(encouraged a doxxing campaign against that Superintendent),令三名警官以至他們的家人遭到人身威脅,時任海外督察協會譚奕良(Neil Taylor)則稱「他們經歷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另一名英籍警司韋華高(Vasco Gareth Llewellyn Williams)則曾在警方例行記者會上,稱在元朗遭拘捕「守護孩子」行動義工為 「Yellow Object (黃色物體)」。

據報道,陶輝去年一月已退休。

學者:殖民餘暉終日落

研究澳門政治歷史的前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跟《棱角》分析,北京自 2019 年後改變對香港的管治策略,開始進入「澳門化」或「北京化」,令前殖民地時代違留的組織,將會慢慢步入殖民餘暉,不再具有重要地位,亦突顯北京對香港管治策略的改變。

他認為,港澳兩地的政治與城市發展軌跡呈現出某種呼應關係,澳門往往先於香港出現各種變化,如政治上主動取消親建制立法會候選人資格,到香港親建制議員被拒參加來屆選舉。

2017 年《南華早報》亦曾報道,有退休海外警官指,他們的消失是「無可避免的宿命。」

至於警隊,香港警察正式從 2022 年 7 月 1 日開始,全面採用與解放軍一致的中式步操,放棄沿用百多年的英式步操。澳門亦將會放棄葡式步操,但一直拖延未有實行。澳門保安司司長黃少澤 3 年前曾稱順其自然,「步操方式是一種歷史、一種文化,沒有必要強行國家方式」。

新聞來源:《南華早報》、《泰晤士報》、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