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簡稱IMD)發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World Talent Ranking 2025)」,香港破天荒躍升至全球第4位,力壓新加坡、台灣、日本等地,榮登亞洲第一。港府當然馬上仆出來攞彩,大讚自己「在教育、創新科技及引進人才方面的政策措施找對路向和收到成效」。
然則港府「搶人才」真的大獲成功嗎?不妨看看排名背後的細節。IMD的「人才排名」由三大核心因素、共31項指標構成。那三大因素分別是:培育本土人才的「投資與發展(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人才技能符合市場需求的「就緒度(readiness)」,以及招攬和留住人才的「吸引力(appeal)」。到底香港在哪方面大躍進,令排名由去年的第9位衝上今年的第4位呢?
根據IMD報告,香港在「人才就緒度」及「投資與發展」兩方面,分別排第3和第12,均比去年微升一名,其實分別不大,但在「吸引力」方面則進步顯著,從第28名躍升至第20名(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rom 28th to 20th in Appeal)。在「吸引力」的多項指標中,香港尤以對「外來高技能人才(foreign highly skilled talent)」的吸引力升幅最大,從第26名噴升至第13名。見報告第19頁:
https://t.ly/zP64Z
香港固然仍有許多優勢——如理科畢業生比率排第1名、女性勞動參與率第5名、金融人才第3名——但這次名列前茅,關鍵似乎就在「吸引力」排名大升。但「吸引」了誰呢?據港府所說,「截至今年8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52萬宗申請,其中超過35萬宗獲批,同期經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抵港的人才超過23萬人。」所謂「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當然指「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高才通計劃」,諸如此類。
換言之,香港「吸引力」排名急升,很大程度是因為特區政府近年改變了入境政策,大開方便之門,從而吸引數以十萬計的国內同胞赴港。這玩法是否熟口熟面呢?對了,今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全球最國際化大學(Mos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排名,香港的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也是藉着大陸學生的超高比例,橫掃了全球頭4名。
若說以上排名有什麼意義的話,那就是:香港政府的確很擅長「做靚盤數」。你看到近年社會的「雞棚」越搭越多,不必奇怪,這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相關文章:
代港官譴責《泰晤士高等教育》 2023-2-1
https://www.patreon.com/posts/78057324
奉勸蔡若蓮莫天真、勿糊塗 2025-3-22
https://www.patreon.com/posts/feng-quan-cai-mo-12491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