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香港 【財經刺針15】中國經濟的...

【財經刺針15】中國經濟的根本矛盾(下) – 林風

前兩篇文章我們探討了中國經濟的根本矛盾,但如何重新取得平衡(rebalancing)卻絕不容易。私人和家庭消費必雖從現在佔GDP的38%上升至大部份國家的60%以上,資本投資則要從GDP的42%下降至成熟經濟體的20%,兩方面的調整都要超過50%。中國政府不是不知道問題的所在,因此也大力鼓勵市民增加消費。但問題不在於中國人天生節儉,這可以從私人欠債相對於GDP 其實不較美國人低可見,而是因為工資低沒錢消費,和缺乏社會福利和保障故要增加儲蓄。很多人因為中國的儲蓄比率高而誤以為人民富有,但仔細分析會發覺其中大部份都是企業的儲蓄,平民百姓的浄儲蓄仍然偏低。

要增加市民的消費水平,最直接是提高他們的收入,或將現有的社會資產轉移給市民,辦法有3種:

(1)人民幣升值,因為所有人都要消費入口資源,這方面支出減少,會使市民實際上富有起來;

(2)直接或間接地增加市民的收入或資產。方法可以是增加工資或減少市民的稅項,把農地免費送給農民,增加各種醫療和社會福利,私有化國企然後將收益撥入市民的退休基金等;

(3)增加利息,一方面令國企減少借貸,但開放借貸給付得起高息的私人中小企,市民存錢入銀行則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

作為社會資源和財富的再分配,有受益的一方(平民百姓),自然也有受損的一方(國企,地方政府和紅二代)。這些既得利益的權力菁英會作出抵抗是意料中事。所以歸根到底這不單是經濟改革,更是一種政治角力。由於筆者對中國政治認識有限,故不會在這方面作任何預測。

但即使中共能克服政治障礙進行改革,頭十年也會出現以下的3 種陣痛:

(1)對外貿易委縮,因為國企在減少補助下會喪失不少競爭力,工資增加也會令成本上升;

(2)企業的成本上升也會令通漲增加;

(3)中國的GDP會大幅減速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

佩蒂斯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作了一個思想實驗。他假定中國通過改革,未來10年間將資本投資從GDP的42%減至30%(仍遠高過成熟經濟體的20%),私人消費則從GDP的38%增加至50%(仍遠低於大部分國家的60%),究竟會對中國的GDP增長有何影響。他的結論如下:(見表一)。

在中國經濟已經開始下跌,地產泡沫正在爆破和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他最樂觀的情景(A)根本不會出現,假如是較樂觀的情景(B),未來10 年GDP每年的增長只會是1.5%。說實話,筆者認為危機情景(D)才是最大的可能,因為直到現在中國政府還沒有提出具體的改革措施。

佩蒂斯在2013年的著作中,也有提到假如中共基於某種原因不進行改革會出現的情況。就是跟著幾年GDP仍然高企,但債務的增長較GDP的增長更迅速,直至某一天達到債務極限而再不能支持資本投資。當投資不再足以撐起GDP時,經濟的增長便會出現崩潰和不受控制和渾亂的調整,如1930年的美國大蕭條或80年代的巴西。經濟衰退產生大量失業,引致更大的消費委縮,變成一個循環的下行旋渦。中國政府也可以學日本把所有企業債全攬上身變成國債,不過代價是經濟持續低迷幾十年。日本1989年的GDP 佔當時全球生產總值的18%,幾十年後的今天則只是8%以下。中國的調整會是美國式的大蕭條還是曰本式的「失落幾十年」,筆者則不作預測了。

作者:林風

免責聲明:此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棱角》對所發佈的信息及意見,不予承擔任何責任。
投資涉及風險,讀者需小心衡量,投資前應適當地向獨立財務及專家尋求意見。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