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美聯社訪問20移港中國專才...

美聯社訪問20移港中國專才 大讚香港仍比大陸自由 「現在 這裡是我的救生艇」

香港爆發移民潮流失大量人才,港府應對方法是推出多項措施「搶人才」,其中去年底推出的「高才通」,聲稱為吸引來自世界各地高收入專業人士和全球頂尖大學畢業生,結果逾9成成功申請人來自中國。為此,美聯社訪問了20名持相關簽證來港的中國人,指對他們而言香港仍具獨特性,例如更廣泛的言論和上網自由、國際化氛圍、不那麼壓抑的工作文化以及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勝過人際關係的社會。

受訪的20人中有20多歲、從事金融業的吳先生,他認為移居香港是獲得更大自由和安全的一種方式;由於擔心政府報復,他要求只透露其姓氏。他指在疫情大流行期間,被困在北京不可預測的封鎖中時,感到了恐慌。

吳先生本想參加一場抗議中國嚴格的疫情封控措施,但最終選擇了「潤(Run)」出去,這是疫情期間流行中國移民的婉轉說法。夏天他搬到了香港,「現在,這是我的救生艇」。

吳先生指,他和許多香港人一樣渴望言論自由,也很高興香港的「小粉紅」比北京少;他能夠自由地將資金轉移到其他國家,並且能夠自由上網而毋須使用VPN來規避中國的審查制度。

他亦留意到香港朋友和媒體變得更謹慎,並指如果政府收緊控制,政治氣氛變得太令人窒息,他計劃嘗試在香港停留7年,以獲得永久居留權,之後「我很有可能會離開」。

22歲的中國應屆畢業生張光偉(Zhang Guangwei,音譯)表示,他拒絕了中國數份工作邀請,來港擔任軟件開發人員,目的是擺脫中國臭名昭著的「996」工作文化;在這種文化中,員工經常從上午9時工作到晚上9時,每周工作6天。

張光偉在中國實習期間體驗到了類似的工作狂生活方式,很高興在港工作只需要從上午9時工作到下午6時,每周5天;這讓他有空閒時間去遠足,及與朋友社交,「如果工作太忙,我會覺得賺錢沒有意義」。

至於接受美聯社訪問、處於事業發展中期的中國人,則大多數表示,主要是覺得香港能為孩子提供了更廣泛的教育機會。

已獲簽證的39歲女商人王小姐,被香港的言論自由以及電影和電視節目中,描繪的包容多元生活方式所吸引;她渴望新的職業選擇,希望從珠海市搬到香港,「我想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

美聯社指,受訪的大多數中國人,似乎沒有因香港異見和言論自由不斷收窄而感到沮喪,認為香港仍享有比中國更廣泛的自由。王小姐認為,《香港國安法》是讓城市更安全的一種方式。

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雖然新移民或能緩解金融等某些領域的人才外流,但可能無法完全彌補各個行業的人才流失;他指醫療部門失去了一些「相當有經驗」的專業人員,這些專業人員無法輕易被沒有在當地受訓的醫生取代。

鑑於新移民和香港人之間的動態互動,專家們還不確定中國人的湧入,將如何重塑這座城市的未來。

新聞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