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博客 英倫Sir記3:疫情高峰期...

英倫Sir記3:疫情高峰期後的安老院舍服務發展

今年2月,香港與內地通關,只剩下口罩令未除;去年2月,香港急症室門外變成露天床位,多具屍體未及移走而停留在病房,場面可怕。新冠高峰期初急症室內外塞滿老弱殘軀,整個第五波疫情中有55%死者是院舍院友,這既關於社區防疫,又關乎長者福利,是食衞局和勞福局跨部門的事情,而港府正式否決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討過去三年以來各部門的防疫措施;那麼,有誰具能力和權力去檢討這項跨部門的事情?

【英國情況】

英國沒有出現老弱長者滯留醫院門外的慘況,但數字上,也是傷亡慘重。由有紀錄至今年2月上旬,死亡人數超過18萬,60歲以上的佔90%;2020年4月,是英國第一波疫情,每天有超過2000人因感染covid而入院,而2021年1月第二波,入院人數每天高達4000。此外,倫敦高等法院已裁定英國政府關於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開始時將未經檢疫的年長患者送出醫院是非法的,導致之後大量院舍出現疫情爆發,這反映了英國處理院舍疫情的嚴重缺失。

就2020至2021年來說,英國不是一個防疫工作妥善的國家。不過,從一些統計數字,有些地方值得香港福利界留意。

【死在醫院?死在院舍?】

首先,是院舍內的死亡數字。英國的院舍(care home),指是為長者、傷殘、學習障礙等人士而設的住宿照顧服務,這與香港相若,而數字上雖沒有仔細分類,但相信死亡數字絕大多數是長者院友。有調查指出,由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37895位院友因感染Covid死亡,有75%是死在院舎內的;同時期的總院友死在院舍內的數字是132577,而疫情前三年平均每年院舍內的死亡人數則是102480。另外,第一波疫情後,英國政府向院發出「End of life visits」指引,清楚說明何種情況下准許親人陪同臨終院友。

與香港比較,一直以來,院舍並非院友的善終地方。若院友死在院舍內,院方要作出多項文件工作,且有警方上門調查,以證死亡非院方責任。這是文化差異,抑或是香港院舍硬件環境和人力資源因素,導致院友出現預期中長期病患問題,也非將院友送院不可的緣故?香港第五波疫情發生後,政府迫不得已推出「原址隔離」措施;不同於英國,香港院舍並不多具有單人房間設備,空間不足,不是理想的隔離地點。不過,如果有兩個如果:如果當時沒有清零政策,如果院舍具備一定的隔離條件,那會否減少了大批院友在急症室門外露天等待上病房期間被延遲醫治的機會?

再者,看到英國院舍在疫情期間有「End of life visits」指引,會令人想到,過去三年香港有多少院友由院舍送進醫院,在醫院死去後送至火化期間,其家人也未能探訪或見最後一面而懷有極大的遺憾?

【不斷向上,終會塞爆】

第二,英國第二波疫情後,政府發出了一個「Discharge into care homes: designated settings」指引。指引說明,當有病人再沒有留院治療需要但仍對Covid 呈陽性反應,出院後要送往院舍前,必需到「designated settings」隔離一段日子。而政府花費了近5億英鎊在各區設立designated settings。

香港第五波後,亞洲國際博覽館2號館專門接收由醫管局轉介的確診院友患者。英國的designated settings和香港亞博,同屬為院友而設,但性質有不同:前者屬向下游政策,設法將輕症院友縮短佔用醫院病床的時間,而汲取了第一波院友送出醫院後導致院舍疫情升溫的教訓,因而設立了designated settings措施;後者也是應付疫突變的可取安排。不過,整體上,大家認為香港要將密切接觸者送往竹篙灣隔離,大廈圍封強檢等的措施是向上游還是向下游政策?

【突發性因素、基礎因素與政策因素】

大量醫護人員院舍職員染病,導致人手不足,是當時一個令香港政府措手不及的突發性因素,是控制範圍以外的事;2020年12月,社署推出「改善院舍感染控制及通風設備限時性計劃」,支援院舍提升感染控制的設施,可算是一項防疫的基礎。不過,筆者所指的基礎因素,是院友的居住空間和設施水平。香港寸金尺土,是否一個合理理由不考慮院舍設置個人房間?譬如說,政府剛在二月頭批出明年落成的古洞北綜合大樓(大型院舍)營運合約,但仍在建築期內的大樓,政府有沒有因應時勢而提升床位房間的間格要求?再者,一句清零,探訪被拒,甚至連最後一面也沒可能!每人一房就算未能做得到,但會否起碼在新建的院舍裡,加設安寧房間,讓臨終的院友在病房中與家人一起渡過?

先向前兩屆特首找數:當年梁振英承諾過當選後政府會提供土地,興建綜合型的長者住屋及護理設施,落任前他說他競選政綱的承諾,基本上已經全部落實!但究竟綜合型長者住屋和護理設施位於哪一處百慕達三角州?心繫基層林鄭月娥推崇的院捨券計劃,有沒有提高了私營院捨的質素?說好了的16間新資助院舍,今年何月建成啟用?看梁振英的回應,就知道原來安老服務的基礎,是吹吹水而已!

政策方面,有誰能評估第五波疫情下勞福局的應變能力?勞福局有沒有與食衞局互相配合,還是兩局各自為政?勞福局某程度上要跟從食衞局的防防政策,而食衞局跟從的是專家和清零政策?政治上的清零策略有否凌駕本地和外國的專業意見?

【總結】

太佛系的話,就出現如英國第一波疫情時把確診院友送出醫院致院舍爆發;絕對清零的話,容易製造社會恐慌,處理確診院友就是把他們盡快送出院舍送入急症室或隔離中心(2022年2月9日,政府正式表示測試呈陽性人士不需馬上到急症室去)。佛系英的長者感染死亡率是5.1%,80歲以上的感染死亡率是13.7%;香港則分別是1.7%和7%。看數字看防疫效果,清零港明顯較好,但疫情下的長者福利呢?

有立法會議員贊同不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因認為它僅為向前任官員鞭屍而已。筆者則相信大眾未必最在意問責,而是想借香港,甚至全世界的疫情經驗和教訓,去加強本身的防禦力。筆者亦是希望透過急症室泊爆一事,點出安老院舍服務存在一些改善的空間。獨立調查委員會一定不會出現了,期望換個名目,降低層次,局門內部檢討應該仍會存在吧?

作者簡介:倫Sir
從事青年及戒毒工作22年;前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到英後乜都做,精神健康工作、Charity Shop義工、CIC組織、貨倉等等,十分襟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