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澳洲/亞太 澳中關係惡化多年 華裔學者...

澳中關係惡化多年 華裔學者指澳洲華人被猜疑受創傷

澳洲人口2650萬,華裔佔人口比例5.5%,約140萬人。《衛報》日前報導,受中澳外交關係緊張和敵對言論的影響,很多華裔澳州人感到曾擔心因為血統身分而遭受審視和猜疑。前澳洲政府政策顧問的華裔公民姜雲指出,這已似處於戰爭狀態於戰爭狀態,要華裔被迫作出選擇;國安專家亦忽略了對中強硬,對華人社區或產生潛在風險。學者于海清則批評傳媒報導以及中美之間充滿敵意的有毒環境中,令種族主義死灰復燃。不過,澳洲港人任建峰則認為澳洲傳媒如實反映中共行為,而且大部分持平。只是面暴政獨裁,不能不小心謹慎。他認為媒體和政黨需要多與澳洲華人接觸,對他們說清楚事實。

雖然自工黨去年上台後,澳洲對中國的外交言辭有所和緩,但華裔澳洲人仍受到過去幾年兩國關係惡化的影響。一些澳洲華裔公民表示,新聞媒體對中國的負面描繪,以及將兩國關係描述為零和博弈,使華人感到被夾在中澳身份之間做選擇,並加劇澳洲社會對華人的猜疑態度。

目前是澳洲國際事務協會(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中國研究員的姜雲(Yun Jiang)。她指出,一些國家安全專家忽略了對中國政策的強硬立場,對澳洲華人社區可能產生的潛在風險,將華人所面臨的困境視為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姜雲解釋,對華人敵意升溫的現象可以追溯到2018年。當時,澳洲聯邦政府通過「間諜與外國干預法」和「外國影響力透明法」。時任總理譚保(Malcolm Turnbull)表示,推動一系列針對外國干預的立法,部分原因是媒體報導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直秘密干預澳洲的媒體、大學,甚至是這個建築物內議會代表的決策。姜雲當時是一名公務員,她表示立法後對於當華人來說,獲得敏感職位的安全許可變得更加困難。

隨後,澳洲和中國政府之間的分歧逐漸擴大,涉及爭議性的南海軍事擴張、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問題以及香港的鎮壓等議題。澳洲的一些國家安全決策也針對中國做出反制,在2018年禁止華為和中興參與5G網絡建設,引發雙方關係的緊張。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兩國關係變得更加惡化,時任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呼籲,對Covid-19的起源進行獨立國際調查,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社論指出,這可能會對兩國關係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媒體傳播教授于海清(Haiqing Yu)表示,澳洲媒體和其他西方媒體不再將中國描繪成戰略競爭夥伴,轉而專注於這些議題,「一旦你不公然反中,你就會被說成親中。」華裔澳洲人在疫情期間特別感受到這種影響。

于海清說:「種族主義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澳洲長期以來存在種族主義問題,但在中美之闁充滿敵意的有毒環境中,種族主義又死灰復燃。」

2018年,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調查發現,只有12%的澳洲人認為中國是一個安全威脅,而不是經濟夥伴。然而,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急劇上升至41%,一年後達到64%。在2022年,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所的調查則顯示,有42%的澳洲人認為華裔澳洲人可能被中國政府動員,損害澳洲的利益。

在外交緊張局勢的最低谷,中國對一系列澳洲出口實施貿易限制,並拒絕與澳方對話超過兩年,對澳洲進行「經濟脅迫」。當時的國防部長Peter Dutton高度關注台海潛在衝突的,表示澳洲有需要「為戰爭做準備」,而且澳洲支援台灣的防衛是毋庸置疑的。

于海清自2019年一直觀察著在微信(WeChat)上的老一輩華裔澳洲人之間的對話。有澳洲華裔居民擔心害「如果中澳發生戰爭怎麼辦?華裔澳洲人都會被關在拘留營裡」。她指出華人社區的政治傾向非常多元,對中國政府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強烈支持中國,亦有人反對中共政權。

2022年澳洲大選,這種受迫害的情緒影響華裔選民的意向,在華裔聚居的選情,自由黨的支持率受挫。「洛伊研究所」調查發現,2020年至2021年間,華裔澳洲人對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的認同度從42%下降到28%。工黨黨員趙明佑認為,自由黨試圖在中國問題上譴責工黨,以凸顯該黨重視國家安全,卻忘記唯一關心中澳關係的選民群體正是華裔澳洲人,特別是那些與中國有家族或經濟聯繫的人。自由黨對該場選舉的檢討提到,中國選民誤將莫里森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批評視為對整個中國社區的譴責。趙明佑表示,這顯然是不正確的,自由黨需要更加敏感地對待中國社區的真正關切,重建政黨與華人社區的關係必須成為首要任務。

于海清駁斥外界認為華裔選民受中共宣傳影響,她強調華裔都會懂得閱讀,尋找其他新聞來源,獲得更加平衡的新聞報導,政黨低估了華人社區的主動性; 並指出記者、政治人物和其他公眾人物在討論中國時,用詞精準非常重要,並呼籲每個人在使用詞語時應謹慎,不要混淆China和Chinese的使用,例如「影響力」(Chinese influence)應該更準確地說是「中國的影響力」(China’s influence),避免將中國政府的行為與華人群體混為一談。

澳洲港人任建峰在他的X(前稱Twitter)中回應《衛報》報導,他認為傳媒對對中國的描述並不「鷹派」,他們只是如實反映中國政府的行為。如果這些描述是「負面」,因為它的行為真是「負面」。他說:「 玫瑰任何時候都是玫瑰,那麽屎亦是任何時候都仍然是屎。」

雖然他過去曾批評「戰爭」言論,但觀乎近日中國軍方派軍機繞台,在南海近菲律賓水域的行為,「戰爭」言論似乎也不再誇張。因此他認為問題不在於傳媒及政治階層如何描述中國,而在於中國的行為,面對暴徒和獨裁行為時,是不能不小心謹慎。澳洲華裔跟其他澳洲人一樣,不太關心政治,更不會關心地緣政治。

任建峰認為教導他們反省誤信中共宣傳的錯誤,要求他們站在澳洲這一邊,只會令情況更差。相反,媒體和政黨需要與澳洲華人接觸,而不僅僅向他們說教,以及媒體是持平報導中國的,說清楚事實。

新聞來源:The Guardian、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