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香港的出生率持續下降。據統計,去年全年只有32,500名嬰兒出生,按每千人口計算的出生率僅為4.4人,這兩個數字都是自1961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同時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傾向不考慮生育,社會轉變和經濟壓力成主因。
工聯會婦女事務委員會採用問卷訪問457名市民,發現74.2%的受訪者表示傾向不考慮生育。主要原因包括身體狀況(49.7%)、經濟負擔大(49.4%)、教育及供養責任大(45.9%)、家庭壓力(31.8%)、難以兼顧工作及家庭(33.5%),以及託兒服務不足夠(27.4%)等。
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香港的出生率從1961年的每千人口計算的35人顯著下降至2003年的7人,之後回升至2011年的13.5人,及後再下跌至2022年的4.4人。
香港社會對於婚姻生育的看法正逐漸轉變,在近年的經濟和社會氛圍的影響,加上社會遲婚遲生育越見普遍,香港人對於生小孩持謹慎態度。
一位初為人母的何女士接受《AM730》訪問時表示,現代媽媽往往需要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壓力和衝突。她也指出香港政府在產假和侍產假方面有所欠缺,例如相比外國產假長達一年,侍產假亦有半年;本港的產假僅14周,男士侍產假更只得5天,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地方。希望政府能夠加強相關政策的制定。
工聯會婦女委員會呼籲政府關注市民面對的經濟壓力和職場與家庭平衡的問題,並推動育兒相關措施。他們要求政府增加全薪產假至14周,並設立7天全薪男士侍產假。此外,他們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包括增加「子女教育免稅額」和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資助,加強託兒所名額,以提高生育意願。
早前,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建議政府向每一名新生嬰兒的父母提供2萬元的「新生嬰兒現金資助」,並進一步增加對託兒服務的支援力度。此外,她還提出引入累進式新生子女免稅額制度,同時為有意透過「雪卵」或「雪精」生育子女的男女提供5萬元的津貼。
「路德家長專線」和「點蟲蟲熱線」的負責人李詩敏指,在家庭生活中,許多「多職媽媽」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來照顧家人,但缺乏緩解負面情緒的機會。她建議媽媽們應該保留一些私人空間,例如做運動、散步、做面膜等等,以減輕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壓力。
新聞來源: 香港工會聯合會、am730、星島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