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政治 英國選前評論|英國對中態度...

英國選前評論|英國對中態度仍未達BN(O)選民期望 – 鄺頌晴

英國大選將至, 各黨已公佈其政綱。其中最受香港人關注的除了有關香港人、香港的政策外,就屬對中政策最受注目。 工黨前後提及中國(China) 共兩次,保守黨四次、自民黨三次、Reform 三次。相較於2019年, 明顯中國成為各黨重視的議題。只觀乎政綱內文,工黨、保守黨及Reform對中政策可謂強差人意,有欠全面,自由民主黨相較之下稍為出色。

工黨採取拖字詇 並無明確承諾

工黨內有一些對中國立場較為強硬的候選人,例如Cathrine West和Sarah Champion,但從其政綱來看,工黨的對華政策顯得模糊,缺乏危機意識,有逃避問題的嫌疑。工黨在政綱中指出,保守黨在對華政策上長期不一致,並承諾「將以長期和戰略性的方法來處理兩國關係」,「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合作,在需要競爭的範圍內競爭,在必須挑戰的範圍內挑戰。」然而,工黨雖然表示當選後將對中英關係進行審查(audit),但並未提出具體行動。此外,有消息指工黨內部被指示不得將中國稱為「威脅」(threat),政綱中也僅稱中國為「挑戰」(challenge)。

以下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反映了工黨自身的搖擺不定。國會未解散前,有跨黨派的議員對貿易(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議)法案(Trad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Bill [HL] 2023-24)提出修訂,如果通過,英國國會在中國加入該協議前進行不具約束力的表決。工黨在委員會階段支持該修正案,梁辛尼勳爵(Sonny Leong, 工黨黨鞭)亦在上議院表態支持。 但工黨到了報告階段,卻撤回了支持,表示不喜歡修正案中直接提到 「中國」,該修正案在報告階段以 212:102 未能通過。於是施志安(Sir Iain Duncan Smith)在下議院重新提出了一項修正案,這次修訂只針對對英國構成威脅的國家,未提到中國。即使如此,工黨依然拒絕支持,並提出了一份幾乎完全相同的議案,使修訂無法通過。工黨此次的表現,與其在2020和2021年支持將新疆人權問題定性為種族滅絕時的積極態度大相逕庭 。

至於進行審計的部分,議會情報與安全委員會去年發布的中國報告,已經明確指出中國對英國社會進行 「全方位」的滲透,並稱中國為「整個國家層級的威脅」(whole-of-state’ threat)。報告指出英國政府的反應不足且緩慢,不足以應付中國帶來的種種問題。此外,公民社會已先後揭露秘密警署、違反維也納公約的外交領事服務站、跨警鎮壓的種種駭人聽聞的現象。工黨提出執政後將再次審查並採取行動,其實只是拖延時間,對現實充耳不聞。

保守黨將其早應執行的政策 重新包裝成選舉承諾

保守黨意外地在經濟政策內提到中國,指中國在電動車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競爭。 如果有證據顯示其他國家違反了全球貿易規則,我們隨時準備支持國內汽車製造商。在歐盟剛對中國電動車徵税的當下,保守黨提出此項政綱也相當切合現時的需求 ,有望獲得汽車業的支持。

另外保守黨承諾將俄羅斯、伊朗和中國納入外國影響力登記計畫的強化層級 (Foreign Registration Scheme Enhance Tier)。 雖然這項措施很多對中強硬的議員也會舉腳支持,但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保守黨在執政其間遲遲未有執行?過去幾年,大量議員在各種場合要求將中國納入強化層級,但相關官員一直含糊其詞。與此同時,跨黨派議員四年內毫不間斷地要保守黨政府對中國進行制裁,保守黨一直不置可否,現時則在政綱中決定「根據我們的人權制裁制度對相關人員實施資產凍結和旅行禁令」。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曾於3月在英國國會提出緊急質詢,要求披露英國外交部去年11月已「無限期暫停」考慮制裁中國官員。而一到選舉,保守黨突然將這些拖延已久的措施包裝成選舉承諾。

自民黨立場較強硬 惟曾背叛競選承諾

自民黨提出對中國官員在英國擁有的資產進行審查,並與受到中國威脅的民主國家(包括台灣)建立新的外交、經濟和安全夥伴關係。他們在對香港人的政策方面表現也比較突出。如果只從單一議題來看,自民黨似乎是最佳選擇。然而,自民黨也有背叛選民的前科。在2010年大選中,自民黨曾承諾取消大學學費。然而,組成聯合政府後,他們卻提高了學費,並大幅削減了高等教育的預算。此外,聯合政府在2011年取消了繼續教育學生的教育維持津貼,2014年徵收臥室稅,並多次削減公共服務。

Reform 主張削減援助與強化防範

Reform在對華政策上的立場較為激進,尤其在海外援助和國家安全方面。他們主張將對外援助削減50%,以節省60億英鎊的預算,並認為英國納稅人不應資助像中國這種有能力開發太空計劃的國家 。Reform的這一政策反映了他們對於中國的態度,即認為中國不需要也不應該接受英國的援助,這樣的立場在某種程度上也迎合了部分英國選民對中國崛起的擔憂 。在環保方面,Reform黨指出,儘管英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佔全球的1%,但中國卻佔到27%,並正在建設數以百計的燃煤發電站。他們質疑全球零碳排放的實際效果,認為這些措施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微乎其微,並認為中國和印度在氣候變化的貢獻遠超英國 。此外,Reform強調要加強對中國間諜活動的調查,並呼籲成立西敏寺反腐敗小組,關注政府與大企業之間的潛在利益衝突。

與其他政黨相比,這些政策顯示出他們對中國在英國的影響力有著高度的警覺,並認為這對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Reform的對華政策表現出對中國的強烈懷疑和防範,並通過削減對外援助和加強安全措施來減少中國對英國的影響。

大多數政黨無視台海對英國社會影響

此外,工黨、保守黨和Reform黨都未提及台灣,自民黨提到三次。工黨和保守黨的政綱中未有提及台海局勢對英國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Rhodium Group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封鎖情況下,即使不考慮國際反應或二階效應,損失也遠超過兩兆美元,這些破壞將立即顯現且難以逆轉,影響全球貿易和投資。彭博經濟公司估計,台灣開戰的代價約為10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比俄烏戰爭、COVID-19和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打擊更嚴重。對於英國人來說,台海衝突可能帶來比俄烏戰爭更高的物價上漲、物流受阻和半導體產品缺貨等問題。而工黨和保守黨均未提及如何應對這一局勢,或調整對台、對華政策,增加中國威脅台灣的阻力,或告知選民這是英國缺乏完整對華策略所帶來的代價。自民黨除了承諾「與台灣站在一起」外,還承諾與受到中國威脅的民主國家(包括台灣)建立新的外交、經濟和安全夥伴關係。然而,自民黨執政的機會甚低,是否有機會推動與台灣的外交正常化仍是未知數。

總而言之,在此次英國大選中,中國問題仍然被大多數人視為一個外交政策問題,而非與內政和經濟高度相關的議題。從政綱來看,自民黨最符合香港人的需求,但整體而言,英國對中國的態度遠未達到BN(O)選民的期望標準。

鄺頌晴
高級分析員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 (IPAC)

(棱角和 Vote for Hong Kong 合作邀請在英香港倡議者評論各大政黨的選舉政綱,冀能藉此激起港人社群討論各政策範疇。各作者文章內容不代表棱角或 Vote for Hong Kong 立場。)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