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不足一個月即面臨首次重大外交考驗,月初她重提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台灣有事,日本有事」論,公開將台海危機與日本可能部署自衛隊相提並論後,中國祭出一連串經濟報復,並威脅採取更多懲罰措施,包括旅遊提醒、留學預警,連香港亦發出赴日安全警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一(17日)在記者會上重申,要求高市早苗收回其「錯誤言論」,就台灣問題「沒有任何模糊、曲解的空間」,呼籲日本「停止越線玩火,收回錯誤言行,切實把對華承諾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外交部連日亦在社交平台發圖警告日本,但圖片模版反被日本網民惡搞。
中國周日(16日)派出四艘中國海警船先後進入釣魚台(日本稱沖繩縣尖閣諸島)附近海域巡航,又在周一到周三(17日至19日)於黃海部分海域進實彈射擊演練。中國官媒更大造文章,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稱「叫囂武力介入台海局勢只會把日本引向不歸歧途」,官媒暗示北京可能實施制裁。
台灣總統賴清德周一批評,中國對日本的「複合式攻擊」嚴重沖擊了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望中國不要成為區域和平的「麻煩製造者」。
《彭博》分析認為,北京隨時可能再次打「稀土牌」,即管日本已減少對中國稀土依賴,但仍佔日本稀土進口量的70%以上,會對日本電子及汽車產業構成重大壓力,惟一旦出手則可能將美國總統特朗普拉下水,同時影響中美關係。
種種威脅下,《共同社》日前的全國電話輿論調查卻顯示,高市內閣支持率達到69.9%,比 10 月再升 5.5 個百分點,而不支持率為16.5%;近半人亦支持其「日本存亡危機論」。而 JNN 月初民調更指高市內閣支持率有 82%,接近前首相小泉純一朗內閣初期 88%。
《共同社》亦指,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周一已前往中國,預計周二(18日)會晤中國外交部亞洲司長劉勁松,望傳達日本立場不變,平息爭端。
彭博:中國或打經濟牌施壓
《彭博》連續多日分析中日局勢,引述東京佳能國際戰略研究所(Canon Institute for Global Studies)研究主任、前首相菅義偉顧問、前駐華外交官宮家邦彥指,不認為高市早苗會退讓,亦不認為她必須這樣做,「如果中國施壓意圖削弱高市,結果可能適得其反,為她火上加油。」
但該文亦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會見高市早苗,承諾會支持日本需要,而中美貿易談判後,特朗普一直稱已經「為全世界解決了」稀土供應問題。一旦中國進一步武器化稀土供應,或會將美國再次扯進焦點,令事件更加複雜。
現時中國主打「旅遊」及「留學」兩張經濟副牌。先由外交部在上周五(14日)宣布「赴日旅客恐面臨重大風險」,文化和旅遊部周日(16日)再發布聲明,「鄭重提醒中國遊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遊」,以至香港亦發出赴日安全警報。惟據中港媒體報道,赴日旅遊人數未有減少,機位仍然爆滿。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上周六(17日)表示,此舉與日中首腦會談上確認的推進戰略互惠關係、構建富有建設性且穩定的雙邊關係的大方向不相容。
而中國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站則發布 2025 年第 4 號留學預警,稱日本社會「治安不靖,針對中國公民的違法犯罪案件多發,治安形勢和留學環境不佳」,在日中國公民的安全風險上升,建議中國公民謹慎規畫赴日留學安排。
《日經亞洲》上周四(13日)的分析報導亦指出,對比上任首相石破茂同樣跟台灣有密切接觸,中國對高市的態度截然不同,每當她提及台灣就會反擊。而中國的反擊越來越高漲,即管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斬首」或失言,中國仍繼續針對高市的言論大造文章。
新聞來源:《彭博》、《共同社》、《日經亞洲》、《NHK》、棱角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