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美加貿易戰持續升溫,加拿大正重新評估與中國的關係,減低對美國市場依賴。曾被中國囚禁逾千日的前加拿大外交官、國際預防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亞洲資深顧問康明凱(Michael Kovrig)警告,加拿大經濟多元戰略,以中國為「核心」非常危險。
康明凱表示:「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他不是一個可靠的伙伴。如對中國形成依賴,中國一次又一次證明會利用這種依賴作為政治武器(Weaponized Interdependence),用來讓加拿大噤聲﹐並限制加國的外交政策。」他強調,加拿大的經濟多元化應立足於「韌性與安全」,抱守原則,而非短期的「實用主義」。
康明凱在社交媒體補充,中國共產黨的本質是敵視加拿大,亦敵視所有珍視自由與主權的民主開放社會:將原本長期用作懲罰加拿大的削減旅行團恢復,不過是足證中國將萬事萬物「武器化」,以換取政治籌碼。
財政預算案聚焦印太與歐洲市場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政府在最新年度財政預算案(Budget 2025) 中提出,未來十年內將非美國出口市場翻倍,重點鎖定印太(Indo-Pacific)及歐洲。
預算案同時提出,Export Development Canada (EDC) 將支持關鍵礦產、潔淨能源、電動車及國防等戰略產業,目標到 2030 年輔助業務總額增加 250 億加元。預算案強調,加拿大在潔淨能源與關鍵礦產領域具備全球競爭力,尤其可支援歐洲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並提升稀土供應鏈安全與戰略自主能力。
康明凱認為,加拿大若以中國為核心,「將面臨不可預測的政治風險 … 經濟多元化是確保國家安全與穩健成長的唯一途徑。」
放寬中國旅行團不是恩惠 僅解除懲罰
康明凱亦指出,近期加中談判後,中國政府恢復加拿大的「指定旅遊目的地國家」(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地位,授權中國旅行社組團赴加。「我們必須釐清,這僅是解除一項長期的懲罰,而非賜予新的恩惠。」
康明凱認為,中國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後對多數國家恢復開放旅行團,唯獨加拿大除外,「此舉無異向渥太華釋放信號:加拿大仍被中共『冷待』。中共將包括遊客的一切都『武器化』,以換取政治籌碼。」中國遊客佔全球旅遊總支出的五分之一,超過一半的中國遊客以團體形式出國,嚴重影響加拿大收入。
他分析這種舉措,實際是加諸於加拿大的「行為制約」:一旦(加方)越軌,中共便會再次將你列入「頑劣名單」(naughty list),重施旅行團禁令,「加拿大人應拒絕這種施加於我國自由及決策之上的束縛。」
2018 年到 2021 年間,康明凱及另一米高 - 米高·斯帕弗(Michael Spavor)因美國要求逮捕中國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兼財務總監孟晚舟,引發兩人突然被中國逮捕,並指控為間諜,中加關係一度跌至冰點。兩人直至孟晚舟被釋放後才獲釋,是為「Two Michaels」人質外交事件。
卡尼出席APEC與習近平會晤
卡尼在韓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這是兩國最高領導人 8 年來的首次會晤。
儘管卡尼在會後形容與習近平的會談是加中關係的「轉折點」,但他同時強調雙邊仍存在明顯分歧。加拿大目前正在審查前總理杜魯多政府施加的對中國製造電動車徵收 100% 關稅的政策,該政策與美國步調一致。中國則以 100% 菜籽油及菜籽粕關稅、75.8% 菜籽關稅與 25% 部分海產品關稅作為報復。
卡尼與習近平會晤後,兩國領導人指示官員加快解決雙邊貿易爭端。但卡尼表示,立即降低關稅「不現實」。
康明凱早前已公開反對撤銷電動車關稅,認為那將使中國在未來談判中獲得過大籌碼。他提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意圖擾亂北美汽車產業,這因素也需列入考量。他補充道:「加拿大已經表示會審查這些關稅,因此未來存在重新調整的空間。最理想的方向應是吸引潛在投資,而非僅依賴貿易。」
棱角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