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博客 【馮睎乾十三維度】查理斯也...

【馮睎乾十三維度】查理斯也曾被喊「Bastard」

日前落幕的東亞足球錦標賽,香港隊以0:1輸給中国隊。波踢完了,中、港卻在網上爆發另一場口水戰。事緣對陣之日,逾千香港球迷遠赴韓國打氣,賽後尼日利亞裔港足球員米高(Michael Udebuluzor)拿起揚聲器向球迷致謝:「Thank you guys for your support. It’s not easy because you guys travelled from Hong Kong to here. Look at the Chinese fans. Next time we will beat these bastards.」球迷即報以熱烈歡呼。

然而米高的發言短片很快就在抖音熱傳,他那句不客氣的「Look at the Chinese fans. Next time we will beat these bastards」也被無限放大,翻譯成「看看那些中国球迷,下一次我們會擊敗那些雜種」,惹起很多中国網民不滿。米高其後在社交媒體的限時動態披露,有中国球迷向他傳來種族歧視罵語,包括「n*gger」、「馬騮」、「操你媽,你全家都死了」、「U mother is a b*tch」等。

「Bastard」固然無禮,但也不見得就要譯成最有侮辱性的「雜種」。網上劍橋英漢詞典給「bastard」的定義為「an unpleasant person」,中譯是「討厭鬼,壞蛋」,攻擊性顯然比「雜種」輕得多。「Bastard」這個字在中世紀初登場時,的確指父母未婚所生的孩子,所謂「野仔」、「野女」,後來又有「雜種」的意思。十四世紀末,「bastard」開始化作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些事物「像是真的,但其實不是」或「不純正」,即冒牌貨、混種之類。

可是到了今天,以上的本義早就過時了。罵人是「bastard」多半不指血統混雜或「非婚生子女」,而是罵他乞人憎。有時候,「bastard」配搭特定字詞甚至不帶侮辱性,只是用來打趣對方。例如「you lucky bastard」,粵語大概可譯做「你隻符碌精」;「poor bastard」則是憐憫的嘆息,可譯「慘豬」。沒有正常人會把以上例子譯成「你這幸運的雜種」及「可憐的雜種」。

談起「bastard」,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1994年英國喜劇獎頒獎禮上,榮獲終身成就獎的愛爾蘭笑匠Spike Milligan講過一段令人捧腹的得獎感言。當時主持人在台上宣讀查理斯王子的祝賀信——這位王儲是Milligan多年的忠實粉絲——誰知站在旁邊的Milligan突然插嘴,用一句「little grovelling bastard(呢個擦鞋仔)」形容查理斯,引來全場爆笑與如雷掌聲。

這句「bastard」並非真要羞辱王子,只是Milligan本色的幽默:粗野裏帶悄皮,嘲諷中見親暱,跟王子措辭的彬彬有禮形成風趣的對照。事後,Milligan透過傳真向查理斯致歉,寫道:「我猜你不會考慮封我為爵士了吧?」當眾被喚作「bastard」的查理斯,有沒有回覆一句「操你媽,你全家都死了」呢?

不久,Milligan受訪,笑着引述查理斯的幽默回覆:「抱歉,新年爵位名額已滿,不過你可以跪一跪,也許還有機會(I’m sorry, all the New Year’s knighthoods are full up, but try a little light grovelling and one might come your way)。」幾年後,Milligan獲封「榮譽爵士」,可見王子並非方丈,也不會愚蠢得認為自己被罵「雜種」。

當然,我還是諒解中国網民的。這些年來,他們肯定被「雜種」害得雞毛鴨血,由「內捲」、「躺平」到做「老鼠人」,活成一個荒誕悲劇,滿腔積怨無處宣洩,只能整天在心裏罵「雜種」、「雜種」,所以一見「bastard」就條件反射譯「雜種」。不過他們用那麼惡毒的說話咒罵米高,倒是證明米高沒罵錯了。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