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馮睎乾十三維度】制裁盧比...

【馮睎乾十三維度】制裁盧比奧,不是魯比奧?

今天看到一則似乎是笑話的新聞,可記者和受訪者都一本正經,我也真有點攪糊塗了。話說被中共視作「反華急先鋒」的魯比奧(Marco Rubio),將出任美國國務卿,但在2020年,他因譴責中共對維吾爾人和港人的鎮壓,兩度被列入制裁名單,按照中国法律,這位美國最高級別的外交官將不能踏足中国。大家都很好奇,此一外交難題該如何解決?

最近有個說法,那就是「改名」。昨天《自由亞洲電台》報道,上周四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法新社記者就魯比奧的言論提問,中国外交部官網發布的當天記者會文稿中,美國國務卿提名人的名字被譯為「魯比奧」。記者指出,此前中国外交部和官媒皆使用「盧比奧」的譯名,現在卻悄悄改為「魯比奧」。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又訪問了中国駐悉尼總領館前外交官陳用林,陳稱中共外交部編譯室及《新華社》譯名室,對外國政治人物都有非常確定的譯名,用法也很規範,「顯然內部對這個名字經過一番討論,做出了一個決定。那些官僚為了維護共產黨的臉,那麼以前制裁的是那個盧比奧,這個魯比奧是國務卿,這個魯比奧不是那個盧比奧。」陳用林的講法,似乎坐實了網民嘲諷的「改名免制裁」理論。

不過翻查一下中国官媒舊聞,這說法實在不太經得起驗證。早在2015年,新華社報道已開始用「魯比奧」這譯名;到了2020年,新華社仍間中寫「魯比奧」,如當年5月19日的一篇〈鲁比奥将出任美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代理主席〉。可見中共官媒一直兼用「盧比奧」和「魯比奧」兩個音譯,並非突然「悄悄改名」。

何況按照常理,中共針對的是一個人,不是制裁一個名字,怎可能改名就既往不咎呢?當然,今日中国無奇不有,往往反常才是「正常」,有時候改名也的確可以解禁——大家記憶猶新的例子,就是把林夕改名「林建華」,然後他填詞的歌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唱了。

但參考中國古傳統,官方為敵人改名而赦免他的刑罰,大概史無前例;相反,從前皇帝厭惡一些人,卻往往給他們改名換姓,另取難聽的名字。最早的例子應該是王莽,王莽篡漢後,覺得匈奴單于囊知牙斯不聽話,便下令將匈奴單于改名「降奴服于」。之後很多皇帝也跟隨王莽的做法。

如漢桓帝誅殺梁冀後,厭惡梁姓,當時鄧皇后跟隨繼父姓梁,桓帝看不順眼,就將她的姓氏改為「薄」,後來才恢復本姓「鄧」。唐高宗時,王皇后與蕭淑妃被武后所殺,武后將王皇后的姓改為「蟒」,將蕭淑妃的姓改為「梟」。又例如契丹首領李盡忠與孫萬榮作反,武則天便將李盡忠改名「李盡滅」,將孫萬榮改名「孫萬斬」。

類似事例還有很多,到清代,雍正為了羞辱八弟允禩和九弟允禟,就下令他們改名,結果八阿哥改叫「阿其那」,九阿哥則叫「塞斯黑」——俗傳這在滿語分別表示豬和狗(魯迅也這樣猜測),但據現代學者考證,「阿其那」可能對應滿語Akiyan,代表夾在冰裏的魚,即了無生機的「死魚」;「塞斯黑」則是Seshe,有人解作「顫抖吧」,有人則解作「厭煩」。但無論如何,「阿其那」、「塞斯黑」都一定不是好東西。

由此可見,天朝大國只有為仇家改名以羞辱其人的傳統,斷無悄悄改名以寬恕其罪的道理。若要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中国官方應該盡快為Rubio改名,以「反制」他的反中言論——我建議叫「驢悲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觀頤集】「小神仙」開價300萬改名轉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