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叫「國史教育中心(香港)」的組織,去年以「護疆守土、安國惠民」為主題,舉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近日宣布所謂投票結果。據報道,這樣的「選舉」有超過12萬人參與,投票者是全港458間中小學的師生及家長。
當選為年度「中國歷史人物」的,是獲得3.7萬票的西漢抗匈奴名將霍去病。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何漢權受訪時說:「每個(當選的歷史人物)延伸價值都很強。例如霍去病延伸價值是他很年青就戰死,但戰功彪炳。他的一生不是以時間定意義,而是功績定意義。」
先看看何漢權的「中文」,這顯然不是傳統中國人會講的話。什麼叫霍去病的「延伸價值」?有沒有「收縮價值」呢?再看這位「國史教育中心」校長的歷史知識,居然說霍去病「很年青就戰死」,簡直貽笑大方。
霍去病死於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距離他元狩四年出擊匈奴,已過兩年,怎可能是「戰死」?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奏章說:「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見《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可知霍去病是病死的。
連堂堂年度「中國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蹟也搞錯,這位「校長」居然負責「國史教育」?真有趣。有媒體訪問投票給霍去病的學生,其中一個中四生形容霍去病是一名充滿智慧的將軍,抵抗匈奴有功,更笑言對方是自己的「偶像」。不知道這位同學有沒有認真讀過歷史?
霍去病之所以年少得志,最大原因不是他有「智慧」,而是他有「關係」——霍去病是衛皇后的姨甥。漢武帝愛屋及烏,所以霍去病十八歲就受重用,先任侍中,再隨舅父衛青征伐匈奴。
霍去病由於年少顯貴,絲毫不體恤士卒。他出發打仗,武帝送他幾十車食物,回來時車上剩下許多美食佳餚,而他的士兵卻要挨餓。他在塞外打仗,軍糧匱乏,士氣低落,但霍去病卻悠然自得玩踢球遊戲。
漢武帝見霍去病年輕,本想教他孫子和吳起的兵法,想不到霍去病說:「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意思是,打仗看看謀略就夠了,不必學古兵法。史家呂思勉因此說:「此去病不學無術之明徵,亦漢武以三軍之眾,輕授諸不知兵法之將之鐵證。世顧或以是為美談,此真勢利小人之見。」(見《秦漢史》第五章)
不學無術的霍去病,是靠什麼打勝仗呢?據《史記》所說,主要是他的士兵精良(原文是「驃騎所將常選」),軍隊的運氣也特別好,從未遇到絕大困境(「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太史公這「天幸」兩字,實在可圈可點。
司馬遷筆下的霍去病,根本就是個不學無術的皇親國戚,他靠關係上位,因「天幸」立功。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呂思勉先生,是這樣評論霍去病的:「此等人可以為將乎?」
對付匈奴,漢人不一定靠武力,也可用懷柔政策。但漢武帝卻好大喜功,窮兵黷武,還任人唯親,重用霍去病這種不通兵法、對士兵無情無義的人,弄得生靈塗炭,怎配得上「護疆守土、安國惠民」八個字?建議「國史教育中心」的學者,除了重溫霍去病的生平,也請唸一遍杜甫〈兵車行〉:「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21世紀,還崇拜這種開疆拓土的帝王將相,沉迷「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價值觀,這不是歷史教育,而是文明墮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