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馮睎乾十三維度】抗戰時,...

【馮睎乾十三維度】抗戰時,中共怎樣在香港賺日本人的錢

李家超早前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布將「全面梳理及修繕保護各區的中共抗戰遺址,並融入體驗路線和教育活動」,讓港人更深入地認識中共的抗日事跡。據港府「80avictory」網站,這類「抗日遺址」原來有 42 處,包括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老實說,我也認為大眾須好好學習「中共抗日」歷史,而八路軍駐港辦事處的威水史,更是每個中国人都應該知道的。
1937年8月,陝北紅軍被國民政府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翌年初,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在皇后大道中18號(現為20-20B號太平行)成立,由廖承志坐鎮當主任,對外以賣茶葉的「粵華公司」作掩護。為什麼在香港搞辦事處呢?官方理由當然冠冕堂皇,說要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積極向海外華僑和國際友人宣傳抗戰,並為中共爭取國際支持。
實際上一個字講完:錢。
根據中共官方資料,包括港府那個宣傳中共「抗日」貢獻的「80avictory」網站,這個辦事處的工作主要是以下三件事:宣傳、統戰和收捐款。不得不承認,中共搞宣傳是非常專業的,在人民水深火熱之際,仍有本事不停印書「打國際線」,包括在香港印刷發行《新華日報社論集》和《群眾》周刊、翻譯毛澤東著作成英文,並創辦中英文《華僑通訊》,在香港、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發行,宣揚「中共領導」的抗日事蹟。海外華僑看了,紛紛慷慨解囊,辦事處自然財源滾滾。
問題來了:沒有宣傳就沒有捐款,但宣傳需要錢,沒有錢又如何宣傳?官方資料決不會告訴你,這類打着旗幟「抗日」、實際是壯大中共財力的宣傳,其金主原來還包括日本政府。沒可能吧?當時日本正在侵華,怎麼會反過來資助「抗日」宣傳?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那位躲在八路軍駐港辦事處幕後的情報頭子潘漢年。
在官方歷史中,這駐港辦事處好像只由廖承志創建。其實潘漢年也是奠基者,只是考慮到他的工作,實在很難「說好中共故事」,便往往把他輕輕帶過。潘漢年原為八路軍駐滬辦事處主任,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他被派往香港,與廖承志籌建八路軍香港辦事處,着手佈置一個錯綜複雜的情報網絡。1938年9月,潘漢年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1939年4月以治療眼疾為名,再次赴港,實際上是執行毛澤東的密令,繼續做情報工作。同年秋,中共中央社會部任命潘漢年領導成立華南情報局。
在「五面間諜」袁殊的穿針引線下,潘漢年跟日本駐滬領事館的情報官岩井英一搭上了線。據尹騏《潘漢年的情報生涯》(人民出版社,1996年初版)記載,會見岩井後很快就返回香港的潘漢年,決定利用岩井這重關係「把香港的情報攤子再擴大一些」。具體操作是什麼呢?岩井派袁殊到香港,要求潘漢年提供國軍、香港的情報。潘漢年於是跟廖承志、張唯一(當時也在八路軍駐港辦事處做情報工作)商議,眾人都同意悄悄為日軍服務。
潘漢年透過袁殊向岩井英一開出條件:他答應每半個月向岩井提供一次情報,報酬是每月2000元港幣;為了方便聯絡一批人,蒐集香港和內地的情報,他要辦一份刊物作掩護,要求岩井先付一筆錢作開辦費。袁殊通過日本駐香港領事館,將潘漢年這個計劃向岩井匯報。岩井很快批准了,指示日本駐港領事館的小泉清一和袁殊一起跟潘漢年見面,同時給他們10000元港幣作刊物開辦費。
當年的2000港元是什麼概念?日本學者遠藤譽在《毛澤東勾結日軍的真相》(明鏡出版,2016)也談到潘漢年這個故事,經研究後,指出當時香港一名華人警官年薪還不到400元,也就是說,中共一個月從日本賺得的情報費,等於警官的5年薪酬,一年下來,就是警官60年的薪水!再加上「開辦刊物」的那一大筆錢,潘漢年簡直把日本人當成了提款機。
當然日本仔也非吃素,他們付了錢,你能不乖乖提供情報嗎?《潘漢年的情報生涯》記載,那每半月交一次給小泉清一的情報,在潘漢年的指導下,由張唯一和另一位在軍統做內線的「同志」負責編寫,內容以大後方情況為主,包括國共合作情況、美英蘇在香港和重慶的活動情況等等。作者不忘強調,「這類情況的編寫必須仔細斟酌。不能太有價值,也不能沒有價值。」
《潘漢年的情報生涯》一書畢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中国需通過審查,不可能把事實講得太白,只能遮遮掩掩地說,潘漢年等人這樣做,不過為了滲透日本的情報機關。你信不信?當年那些情報到底有沒有價值,相信今天已無從稽考。唯一可肯定的是,潘漢年、廖承志的確以八路軍駐港辦事處作為間諜基地,為日本人提供各方情報,藉此換取巨額報酬。這些靠賣國賺來的錢,之後都成了中共的宣傳費,用來壯大共黨的聲威。現在你應該更加明白,毛澤東為什麼三番四次感謝日本侵華吧?
飲水思源,請記住:沒有日本仔,就沒有新中国。下次去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打卡,千萬不要忘記日本人的「建国」貢獻啊。
相關文章:
講一個東江縱隊的真實故事
圖/ 香港商報網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