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衛報》:中國研究員可自由...

《衛報》:中國研究員可自由存取 英國50萬家庭診所(GP)醫療紀錄 憂被中國情報機構利用

《衛報》周二(4月15日)報道,50萬個英國家庭診所(GP)醫療紀錄將被轉移至英國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讓大學、科研機構及私人企業開放申請。

英國生物資料庫向《衛報》表示,英國國民醫療(NHS)負責醫療數據的部門已批准讓中國研究人員存取英國家庭診所的醫療紀錄。

華大基因曾獲批存取資料

根據《衛報》對公開紀錄的分析,在1375份成功的資料申請案中,有265份來自中國,約佔總數的20%,僅次於美國。中國科學家曾使用英國生物資料庫的數據研究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並尋找能預測失智症的生物標記。

英國生物資料庫去年曾批准中國基因公司華大基因(BGI)旗下單位進行一項有關老化的研究計畫。

美國政府2023年已將華大基因的子公司列入黑名單,並禁止美國公民向其出口商品。

拜登政府曾表示,情報顯示華大基因除公司收集與分析基因資料,從而協助中國政府監控、壓迫境內少數民族,並指出基因資料有機會被轉移至中國軍事計畫當中。

華大代表回應稱這些是「毫無根據的指控」,並表明從未對任何人進行基因監控:「華大不從事不道德的行為,也不提供基因技術作為監控用途,更不會參與任何侵犯人權的行為。」該公司強調其研究「僅用於民用與科學研究」。

英國國內情報機構軍情五處(MI5)亦曾警告,中國組織或研究人員獲得這些數據後,可能會被中國情報機構利用。

過去一年,英國衛生官員一直在評估,將患者紀錄加入英國生物資料庫後,是否需添加額外保護措施。雖然該資料庫分享的數據中已移除姓名和出生日期等個人資料,但專家指出,在某些情況下,仍有機會重新識別個人身份。

政府發言人表示:「當英國醫療數據被用作推動人類對疾病的理解並促進科研時,安全與隱私考量永遠是優先考慮事項。」他亦補充,健康數據「僅會與正當的研究人員分享」。

中國視基因與健康數據為戰略性資產

曾參與英國生物資料庫項目的遺傳學家Yves Moreau向《衛報》表示,中國視基因與健康數據為戰略性資產,有理由中國正從全球基因庫蒐集資料,以強化其生物技術產業及商業利益。一旦某些機密資料如匿名病歷紀錄被破解,可被用於間諜活動。

直到去年為止,英國生物資料庫仍允許研究人員下載其數據,儘管收件方需承諾在研究結束後銷毀資料,但實際上並無監督機制。而部分家庭醫生亦反對將志願者的病患紀錄轉交給英國生物資料庫及其他研究中心,惟衛生大臣施卓添(Wes Streeting)仍然推動相關議程。

新聞來源:《衛報》、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