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底聯邦大選展開以來,新民主黨於全國民調中,支持度一直低開。2015年成功由省議會轉至國會,並已兩度連任,繼續代表溫哥華東選區的關慧貞上周接受《棱角》專訪時,認為民意調查未必準確反映個別選區內的民情,對爭取第三度連任國會議員有信心。
她又指出上屆國會雖然新民主黨只有25名議員,但在自由黨少數政府下,仍成功推動了加拿大近60年來最大的醫療保健服務擴展,將900萬國民納入牙科保健,及落實藥物保險(Pharmacare),強調只有新民主黨真正為小市民發聲。
此外,她亦指出社區居民很擔心房屋的問題,亦會繼續協助香港人移民在加國安居樂業。
2021年聯邦大選,新民主黨獲得超過17%選票,得到25席。但在今年選舉期開始後,該黨民調中表現失色,大部份時間支持率低於10%。在選前最後一個星期,選舉預測網站更估計該黨或只能取得少於12席,未能保住正式政黨地位。而在卑詩省,更有可能失去全部議席。即使關所屬的溫哥華東區被視為傳統新民主黨根據地,民調指她的支持度同自由黨對手都只有些微差距。
不過,由競選市議員開始,已第十次打選戰的關慧貞在訪問時,就認為預測不等同最終結果,她以安省今年的省選為例,即使之前有預測指安省新民主黨的議席會大跌至13席,但最終仍成功取得27席,繼續成為省議會內第二大黨,及作為官方反對黨。
「我覺得這些調查,會忽略個別選區的情況,留意不到現任議員與社區建立的連繫及信任。正如我相信我選區內的選民都知道我是誰,都會知道我會盡力地幫他們爭取,不怕為他們發聲。但當然我不會自滿,我每場選舉,都會盡最大努力爭取選民支持。」她說。
2001年,新民主黨在卑詩省選大敗,只剩下兩名議員,其中一人正是關慧貞。不過,她指完全不感到這場選舉與當年有相似性。
「我會說今次是我們這世代最重要的一場選舉,有太多不同的事發生,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恐嚇我們,要我們成為第51個州,又以貿易戰影響我們,而同時我們已經面對生活成本難以負擔的危機。」
她強調,無論是自由黨或保守黨上台,國會內都需要一股強大的力量,為一般百姓發聲。「已經有夠多人在國會內,代表大公司或百萬富翁的利益。」她指出新民主黨上屆雖然只有25名議員,但通過與自由黨少數政府的協議,成功落實牙科醫保及藥物保險,有超過900萬國民受惠,「這是加拿大60年來,在健保方面,最大幅度的服務擴充。如同歷史上其他例子,當政府組成少數政府,而新民主黨掌握國會內權力平衡時,總是可為加拿大人帶來更多。」她舉例指,現時的國民醫保及退休金計劃,都是在新民主黨在少數政府時,成功爭取得來的。
她強調即使有了基本的牙科保健及藥物保險,仍然仍有很多工作要繼續推動,如要繼續擴大藥物保險覆蓋的藥物,「只有當更多的新民主黨議員,無論現任或新選出的議員,在國會內發聲,才可以為國民推動更多保障,帶來更多,例如工作機會、可負擔房屋等。」
「我亦有一隊很好的義工團隊及工作人員。對選民對我的信任,我深感榮幸,我知道我們選區的居民是進取的一群,亦是一班戰士,我對選情樂觀。」
提到房屋,她指區內居民亦十分擔心房屋問題。「現時租住單位的居民擔心會被加租、逼遷。即使擁有物業的居民,亦會擔心他們的子女不能負擔現在的樓價。」她批評保守黨及自由黨過去30年輪流執政時,先後終止了多項建造可負擔房屋的計劃,令房屋供應問題惡化。
「無錯,我們要更多房屋,而且是要更多可負擔的房屋!我們新民主黨相信住屋是基本人權,不似另外兩黨,考慮了大公司、通過房屋市場賺大錢的人的利益。房屋不應是外國買家用來投資、推高樓價的商品,這些行為應該要被中止。」
「我亦對於自由黨將新移民用作他們失敗房屋政策的擋箭牌十分失望,是多屆政府一直漠視可負擔房屋供應,導致目前困局,但你們現卻指責說有太多移民,這是十分過份的。這種領導能力的缺失,更會助長種族主義及歧視。」
關慧貞過去幾年一直積極協助香港新移民,並在國會多次要相關官員交代救生艇計劃進展。她指會繼續與社區伙伴,爭取加快程序,例如將計劃下的簽證自動延長。「我們亦認為不能太相信移民部,新民主黨覺得要設立一個獨立申訴專員負責處理針對移民部的投訴。」
在外國干預調查時,關慧貞曾作供指,對手舉行免費午宴,懷疑與中領館有關。她指今年暫時未獲通報有類似情況,不過她強調,這不代表我們可以鬆懈,有多個國家仍有干預加國政治的可能。同時亦不能忽略跨國鎮壓的問題,新民主黨會重點要求政府盡快推行外國代理登記制度。
溫哥華東選區其他候選人包括自由黨Mark Wiens,保守黨Lita Cabal,綠黨Nikida Steel,人民黨Meghan Emily Murphy,共產黨Kimball Cariou。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