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博客 【馮睎乾十三維度】記母校兩...

【馮睎乾十三維度】記母校兩件舊事

這兩天在網上見人說,香港的名校只在意marketing,造假是「小瑕疵」,家長都不在意;又有人說教師「日理萬機」,沒責任查證學生有否請槍、概念是否原創云云。看了這類「評論」,不由得憶起兩件陳穀子爛芝麻的舊事,主角是我本人,還有兩位中文老師。
隔了三十多年,往事都變得灰濛濛的,煙迷半湖,但以下要講的兩件事,卻出奇地歷歷分明,恍如昨日。第一件事,大約發生在中三那年,有份中文作文家課,我得了特別高的分數。坦白說,作文我多數是最高分的,不管是即堂交抑或回家寫。但這一次,不知老師是否嫌我寫得太好,事後居然召我問話。
他質疑我的地方,是有些句法用字不像九十年代中學生。當年,固然未有「七秒成文」的AI,就連可供剪剪貼貼的互聯網亦未普及,老師是懷疑我回家請槍,找了個老人執筆。還記得他質疑我的其中一處,是「丁點燭光」。他認為用「丁點」去描繪燭光,不類他見過的學生手筆。
當然,這僅是他的主觀印象,說穿了就是無憑無據。老師教了多年中文,批改文章無數,或許真的很少學生寫「丁點」,但這不代表我不能寫。無論他如何旁敲側擊,我都盡力解釋。問答一輪,校鈴聲悠揚響起,他終於放過我了。「唉,咁就冇咗個小息!」我那時只懂得大歎倒楣。
另一事,大概發生在中五、中六兩年。校刊編輯部選中我一篇文章,準備在校刊的中文版刊出,那是洋洋灑灑千多字的文言文。負責老師是未教過我的中文科主任,審閱拙文後,叫我去「見面談談」。這次不是短短十分鐘的小息了,而是大半節午飯時段。
談什麼呢?「唔該你逐句解一次我聽。」老師溫文爾雅地說。之後還不忘補一句:「有啲我都唔係幾明。」我當下(心底)反應是:「頂,咁我今日咪冇時間鋤D!」那篇文,字字句句都是我寫,要解釋自然不難,但千多字逐句解,那天的lunchtime就「浪費」掉了。
給中文老師解畢整篇文後,他又仔細追問我的構思,尋根究柢,直到問無可問為止。最後,拙文順利在校刊發表。讀者反應不得而知,畢竟那是九十年代初,沒有like、comment及share,也不會有古代「洛陽紙貴」、「都人爭寫」的現象。大不了就一篇學生作文,誰有閒情逸致跟你較真?
原來是有的。
多年後,我才逐漸體會到老師教了我什麼。不僅是我的recess及lunchtime「浪費」了,那兩位中文老師也心甘情願跟我「攬炒」,犧牲寶貴的休息時間,只為查證一篇沒多少人看的文章是否請槍。第二位老師聲稱「有啲我都唔係幾明」,我尤其敬佩——若是真話,則見其胸懷坦蕩,如光風霽月;若為謙詞,表示他很會保護學生尊嚴,寧願貶低自己,也不想擺出「審犯」的模樣。
說實在的,我對母校回憶不多。但數十年過去,偏是這兩件平淡無奇的小事,莫名其妙的縈繞腦海,年久歲深,反而越見動人。或許,就只有這類漫不經心的「課」,才是最淪肌浹髓的教育。本文並不旨在懷舊,只想提醒大家:壞的時代有千般亂象,但好的老師總是一樣。
相關文章:
【庠序志】系列(作者:劉Sir)
【撮英集】十八歲寫呢啲
(當年校刊的文言文)
【撮英集】我的名校Secrets
圖/ 作者母校一隅(Google 地圖)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