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馮睎乾十三維度】成功不必...

【馮睎乾十三維度】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

昨日李家超受訪,記者提到「北部都會區」發展將橫跨數十年,問特首有沒有信心繼續督導這個項目。李家超答:「好的政策一定有人延續的,有一句話我很欣賞,成功不需因我,但成功只需有我,我就很開心。」此語一出,維港兩岸又再次充滿愉快的空氣。
單看「成功不需因我,但成功只需有我」字面意思,李家超似乎是說:「成功不需靠我,但有功勞就只需給我。」不得不讚特首,真是個世間罕見的老實政客——前兩日才苦口婆心勸大家勿「悲天憫人」,現在又坦白自認free rider。當然,也有人認為他並非吃了誠實豆沙包,只是「出口成障」而已。
眾所周知,習近平多年前說過「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前者倒轉來讀,尤其膾炙人口。李家超很可能想拾北京主人餘唾,卻不小心舔了旁邊一口來歷不明的濃痰,實屬不幸。至於習近平所說的話,其實亦另有所本,並非習的原創(儘管他本人是著作等身的「大作家」)。
不少香港人都想起司徒華。他在2009年《明報》專欄文章〈答有關「六四」〉中,曾說過「成功不必我在,功成其中有我」。但我懷疑這句話也不是司徒華原創的,因為早於九十年代初,因「六四」而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萬潤南已說過「成功不必在我,功成我在其中」了。這句名言代表不少民運人士的心聲,司徒華應該早就聽過。
當然,「成功不必在我」這一句,最早必然出自胡適。1932年,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的胡適在畢業典禮致辭,語重心長勸勉學生要繼續學習、勿忘理想。胡適勉勵學生三件事:一是保持求知欲,「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二是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善用閒暇;三是「你總得有一點信心」。第三點值得詳細講講。先聽一下胡適怎麼說:
「我們生當這個不幸的時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的。特別是在這個年頭畢業的你們,眼見自己的國家民族沉淪到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強權的世界,望極天邊好像看不見一線的光明,——在這個年頭不發狂自殺,已算是萬幸了,怎麼還能夠希望保持一點內心的鎮定和理想的信任呢?」
差不多百年過去,以上一番話仍未過時,而胡適所形容的時代,彷彿如在目前。問題是,你哪來的信心呢?胡適如此解釋:
「我們今日所受的苦痛和恥辱,都只是過去種種惡因種下的惡果。我們要收穫將來的善果,必須努力種現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這是我們今日應有的信心。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佛典裏有一句話:『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丟了。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的丟了的。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開花結果了!(……)朋友們,在你最悲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胡適勉勵學生的話,他自己亦實踐了,而「功不唐捐」四字(胡曾自譯成「No effort is ever in vain」)更成了他的座右銘。胡適這篇講辭很有意思,今天不論中外,不知道還有多少大學院長校長能講得這麼好。這篇講辭,也讓我想起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聯合創辦人Abraham Flexner在1939年發表的文章〈無用知識之用(The Usefulness of Useless Knowledge)〉。整篇文章的主題,我認為正是從另一角度注釋「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Flexner指出,不管詩人、藝術家抑或科學家,他們只要專心追求知性、靈性的自由就夠了,無需在意一首詩、一幅畫,或一條方程式是否有用於人——這樣無心創作的東西,往往才被後世發現最有用。Flexner講了一個故事:有次,他跟柯達創辦人Eastman聊天,Eastman認為最有用的科學家一定是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因為他發明了無線電。
Flexner搖搖頭說,「真正的功勞,不在他」,因為馬可尼只是個聰明的發明家,真正的奠基者是研究電磁波理論的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及證實電磁波存在的赫茲(Heinrich Hertz)。
Flexner解釋,馬克士威與赫茲從沒想過實用或要造福誰,他們只是沉浸在純粹的好奇裏,儘管什麼都沒「發明」,卻透過那些看似無用的抽象研究,意外為世界帶來許多好處、娛樂,甚至財富。
無線電的發明,功成不在馬克士威和赫茲,但沒有兩人之前努力撒下的種子,馬可尼就沒有果實可收割了。馬克士威和赫茲固然不會講「成功不需因我,但成功只需有我」,就連「功成我在其中」這部分,相信也不會掛在心上。「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少一「我」字,境界已不止高一層。
最後,容許我感謝李家超:感謝他的中文水平低到這個地步,讓大家有機會一邊笑,一邊重溫胡適的睿智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