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認知作戰 | 中國黨媒挑撥...

認知作戰 | 中國黨媒挑撥反台灣司法 失實資訊抹黑 IPAC

《棱角》近月多次探討針對台灣的認知作戰情況,近日相關行動再現,矛頭直指民進黨政府。有福建的黨媒發文挑撥讀者,稱台灣司法系統不公,不能保護人民利益,至日前「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邀請副總統蕭美琴出席年會演講後,有人在多個頁面傳播失實資訊,抹黑 IPAC 以巨資邀請蕭演講。
台灣當局終在周二及周三(11及12日)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中「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拘捕兩名相關男子。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亦在社交媒體表明,中國近日威脅跨境抓捕多次拆解失實資訊及認知作戰的立法委員、學者沈伯洋,亦是針對言論自由。
沈伯洋則於周三飛到德國國會作證,出席「獨裁國家假資訊對民主與人權的威脅」聽證會,指控中國針對台灣施行各種認知作戰。
借柬埔寨電騙主腦陳志 挑撥台灣司法不公

《棱角》在調查柬埔寨電騙主腦陳志相關帖文時,發現有中國福建黨組背景的《海峽時報》相關 Facebook 專頁《今日海峽》,批評檢控方偵信後,開出 5 至 70 萬元新台幣不等金額予當中 9 人交保候訊,「說個笑話,台灣的司法能夠保護人民!」

當中留言並獲最多 Like 者,主要批評台灣司法問題,指摘民進黨治下未有進行司法改革,或直接譏笑「比閃兵交保金額還誇張」。除卻部分應為中國國民黨的「藍營」支持者外,部分戶口符合代理帳戶(Proxy Account)定義。

部分獲千多 Like 的戶口,完全將戶口封鎖,外人無法得知其訊息,近來常見於代理帳戶之中;另一種是缺乏個人身份信息,例如無學校、工作、流行文化喜好或定位簽到的記錄,頭像多使用物品、動物或風景圖片,且公開帖文僅限於親中、反民進黨,以及內容農場的內容。

這些戶口成功引發討論,令該帖文收獲 17,000 個回響,4,700 個回應,近 900 次分享。

失實資訊抹黑 IPAC 台灣積極行動

而日前台灣副總統蕭美琴獲總統賴清德指派,赴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演講後,有人在多個頁面傳播失實資訊,抹黑 IPAC 以巨資邀請蕭演講。

其中一個傳播最廣的 Threads 帖文,聲稱「法國 BBC 報導台灣捐了 80 億歐元,換副總統上去講 20 分鐘」,批評「拿來建設台灣或普發不是更好」。傳言一直傳到 Facebook 專頁上,令到總統府需出面澄清,並報警處理。

兩名涉事者被控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中「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其中陳姓男子在桃園機場被捕時,僅稱只是轉發以搞笑反串,「會把它當真的人是腦子有問題,正常人都看得出來」。

IPAC 高級分析員鄺頌晴周日(9日)曾在 Threads 上發言,指「如果歐洲議會議長、EEAS、比利時外交部、比利時安保是可以用錢解決,台灣應該一早大灑金錢解決問題,哪用外交部的同仁們耕耘十幾年。」創辦人暨行政總裁裴倫德(Luke de Pulford)亦指,IPAC 不會接受直接來自各國政府資金,捐助者需經委員會審核,亦必須同意不得試圖影響 IPAC。

他跟台灣獨立媒體《沃草》指明,僅在成立初期收過台灣民主基金會的小額捐款,亦質疑台灣政府資助說法毫無根據。

《棱角》發現,在《今日海峽》以外,同樣有在香港登記,聯絡方式亦為香港電話的專頁,不斷傳播 IPAC 僅為租用歐洲議會會議室舉行會議。裴倫德明言,背後涉及的外交安排關係到比利時官方、歐洲議會緊密合作,即使非官方議程,亦是一大外交突破。

亦有數萬人追蹤的專頁,根據這些失實資訊去批評,聲言「民進黨透過資助 IPAC」租用議會大樓,更曾形容 IPAC 成極右翼。其中藥師林士峰 最終道歉,但沒有撤回「民進黨透過資助 IPAC」論,周三繼續稱 IPAC 接受台灣政府資助。

IPAC 7 日在官網上公布的新聞稿亦顯示,此次演說是應 IPAC 歐洲議會共同主席、歐洲議會議員 Miriam Lexmann 與 Bernard Guetta 的邀請而來。

新聞來源:《中央社》、《沃草》、《台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