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的2023年,對於英國乃至歐洲地區而言,並未帶來盼望中的經濟復蘇、生活復常。相反,戰火的蔓延造成危機四伏、百物騰貴,地緣政治及歐洲多國的內部爭議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均為本已未明朗的形勢再蒙上一層陰影。以下是數則英國及歐洲在2023年的重要大事回顧,期盼在此去舊迎新之際,將迎來一個更和平、穩定、繁榮的2024年。
查理斯正式加冕 英王室揭新篇章
英王查理斯三世在其母伊莉莎白二世於2022年9月8日駕崩後,即繼位成為英國國君。然而查理斯直至2023年5月6日,才於倫敦舉行了盛大的慶典正式加冕。由於伊莉莎白二世壽數長久,查理斯三世以74歲高齡登基,成為英國70年來第一位加冕的國王,因此倍受矚目。加冕大典上各國賓客雲集、加冕紀念商品層出不窮,均見證着這位新王登基,為英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然而,英國王室的未來仍面臨着各種挑戰。查理斯形象一直受前王妃戴安娜之死影響,其受歡迎程度遠不及母親伊莉莎白,其他王室成員如深陷性醜聞的安德魯王子、不斷登上媒體頭版的哈里王子,均一再令王室形象受損。據2023年末的民調顯示,有三分一英國人支持廢除王室,比起之前的四分一明顯上升,而且王室的支持度亦跌至低位。除了民望下跌之外,英國王室未來亦可能再受去殖民化浪潮衝擊,被更多前殖民地移除其虛位元首地位,當中更可能包括一直醞釀改制共和的澳洲。
經濟民生未明朗 保守黨風波不斷
英國經濟在2023年雖然未有陷入衰退,但復蘇速度緩慢,且通脹高企、百物騰貴,造成普通家庭生活成本壓力大增。保守黨政府雖矢言振興經濟,財政大臣侯俊偉更在11月的秋季預算聲明中提出多項紓困措施,但一直收效甚微,且2024、25年的經濟增幅預測亦被進一步下調,經濟低迷令保守黨民望跌至谷底。再加上取消HS2高鐵項目伯明翰至曼城段等多項政策飽受爭議,面對2024年必定會舉行的英國大選,保守黨極有可能會遭遇大敗。而事實上,保守黨已於2023年連續輸掉多場國會補選,為其管治敲響警號。
保守黨民望低迷除了有經濟因素,其黨內醜聞不斷亦是原因之一,其中「派對門」風波及其延伸的調查由2022年一直到2023年仍未完全止息。而民望危機亦促使黨內政爭越演越烈,以首相辛偉誠為代表的溫和派及以前內政大臣柏斐文等人為代表的右翼激進派的矛盾越發浮上枱面。黨內風波在2023年促成了內閣多項人事變動,其中最受觸目的是前內政大臣柏斐文於11月被革職,以及被視為親華的前首相卡梅倫回朝,以上議院議員身份出任外交大臣一職。
收緊移民成焦點 盧旺達爭議未止
面對民望危機,保守黨除了矢言振興經濟外,亦主打反移民議題,希望在明年選舉前挽回民心。保守黨在2023年12月初宣佈將在2024年春季起大幅收緊移民門檻,其中工作簽證、家庭簽證等薪資要求均被大幅提高。政府矢言要大幅降低移民人數,因為移民人數在英國脫歐後仍未見減,而減少移民正是當年脫歐派主打的承諾之一。
除了大幅收緊合法移民門檻,保守黨亦針對難民庇護提出轉送盧旺達計劃,希望減低偷渡人數。然而盧旺達計劃卻在11月遭英國最高法院裁定違反人權法,面臨夭折。保守黨政府在一遍爭議聲中堅稱人權記錄惡劣的盧旺達是「安全國家」,又以緊急立法方式繼續推動盧旺達計劃,甚至不惜讓計劃繞過多條人權法例以便進行。但新法案仍然面臨法律挑戰,對盧旺達計劃的爭議勢必在2024年延續。盧旺達計劃亦導致前移民大臣鄭偉祺於12月辭職,以及該職位被一分為二成合法移民大臣及非法移民大臣。
俄烏戰爭陷僵局 西方援助現疲態
俄烏戰爭將在2024年2月24日屆滿兩周年,然而戰事在整個2023年明顯陷入僵局,和談亦仍然遙遙無期。俄軍在5月時以巨大代價攻下戰略要地巴赫穆特,成為繼2022年馬里烏波爾圍城戰後,又一場因巷戰戰況慘烈而備受外界關注的重大戰役。而烏克蘭在夏季投入大量北約軍援策動的大規模反攻,亦損失慘重,且未能有效突破俄軍佈下的層層防線。整個俄烏戰線戰情膠着,雙方均難以推進戰線,再加上無人機等新式武器防不勝防,導致兩軍基層官兵皆士氣低迷。雖然烏克蘭偶有撃中俄黑海艦隊司令部、無人機攻擊莫斯科等奇襲得手,但距離收復失地的戰略目標仍相差甚遠。而俄羅斯政權亦未如外界想像般脆弱,即使飽受西方制裁,對內至今仍掌控局面,在烏克蘭則仍可穩住戰線,未有出現大規模敗退。
俄烏戰情膠着亦令一直軍援烏克蘭的西方陷入疲態,歐洲多國均表示彈藥庫存告急。特別是東歐前華約陣營國家,因為武器裝備通用性而大量將自身的蘇/俄制軍備送往同樣主要使用蘇/俄制式武器的烏克蘭前線,結果在戰爭的高強度消耗下,導致包括波蘭等東歐多國已表示「送無可送」。而西方對於增加軍援的態度亦未有如戰爭早期般爽快,美國更因為共和黨多次反對援烏而爭議不斷。而另一方面,俄羅斯在高強度消耗下亦要不斷將蘇聯時期的庫存舊武器翻新拉上戰場,甚至傳出普京於9月到遠東與來訪的金正恩會晤是為了尋求彈藥支援。
瓦格納兵變失敗 普里戈津墜機亡
於5月在巴赫穆特戰役立功的瓦格納傭兵團,在同年6月卻在首領普里戈津的帶領下上演了戲劇性兵變一幕。瓦格納首領普里戈津與俄羅斯防長紹伊古、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自俄烏戰爭開始以來即不斷發生衝突。普里戈津不斷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發片攻擊俄國防部高層無能,導致俄軍未能快速取勝及前線損失慘重。而俄國防部則對普里戈津擁兵自重、居功自傲且不受控制的作風不滿。雙方的權力鬥爭最終因俄國防部下令瓦格納傭兵全體與國防部簽約,整編進俄軍而引爆。普里戈津宣稱俄國防部以導彈攻擊瓦格納營地,在6月23日發動兵變,佔領位於鄰近原俄烏邊界、俄南部大城頓河畔羅斯托夫的俄南部軍區總部大樓。瓦格納兵團其後以車隊沿高速公路北上,向莫斯科進軍。
不過,正當世人以為兵臨莫斯科城下的瓦格納兵團將與俄首都衛戍部隊有一場惡戰之時,兵變卻在翌日的24日以戲劇性告終。在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出面調停下,瓦格納放棄兵變並轉移至白俄羅斯駐紮。不過,普京的秋後算賬隨即而來,多名軍方高層被懷疑受兵變牽連而落馬,而普里戈津本人和其副手烏特金則在同年8月23日,亦即兵變後兩個月,於俄羅斯境內墜機身亡,外界普遍猜測事件是由普京策劃的暗殺行動。
哈馬斯驚世恐襲 以色列圍攻加沙
除了俄烏戰爭未見停止外,2023年的多場衝突亦見升級。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圍繞其主權爭議地區再起戰火。而哈馬斯於10月7日發動對以色列的大規模襲擊,則演變成以巴又一次大規模戰爭。面對哈馬斯的襲擊,以色列對其展開了瘋狂報復,大規模封鎖並空襲加沙走廊,擊中醫院、學校等民用設施,並在隨後展開地面推進,雙方的交戰目前仍在進行並將延續至2024年。而且交戰雙方均被外界指摘犯下針對平民的戰爭罪行,勢必令本已血海深仇的雙方更難達至和解。
以哈戰火亦在歐美多國引發聲援浪潮,親以及親巴團體在英、美、歐洲多國均不定期舉行各種聲援示威,大規模者參與人數不下十萬。對以巴衝突的態度亦轉化成各國內部的爭議之一,勢必持續成為2024年的國際新聞焦點。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