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博客 【馮睎乾十三維度】唐吉訶德...

【馮睎乾十三維度】唐吉訶德金句的啟示

日前,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聯合創辦人周凱旋透過名下基金會,向母校新南威爾斯大學捐贈3000萬澳元,為修讀STEM的女學生興建寄宿制學院(residential college),預計2029年竣工。周凱旋返回母校致詞,憶述當年在澳洲求學,只覺得悉尼天廣地闊,校園內思想自由,讓她有機會反覆閱讀《唐吉訶德》,「它改變了我的人生,或許比任何一堂課都深刻(It changed my life, perhaps more than any lecture did)」。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是世界文學不可多得的經典,已故美國文學批評家Harold Bloom曾譽之為「第一部兼最好的一部小說(the first and best of all novels)」。周凱旋的致詞,引述了小說主角唐吉訶德的一句名言:「我知道我是誰,也知道我能成為誰(I know who I am and know who I can be)。」看到一些港媒報道,稱周凱旋以《唐吉訶德》名言「自勉」,顯然是誤解了。

周凱旋引述金句後,已說明這是「經典的鄧寧-克魯格效應(a classic Dunning- Kruger effect)」,提醒大家慎防幻覺,以免看不清當下和未來。所謂「鄧寧-克魯格效應」,意指能力低下者常有一種虛幻的優越感,誤以為自己比實際更優秀。「I know who I am and know who I can be」這句話,堪稱「唐吉訶德精神」的最佳寫照,但它不是拿來「自勉」,而是用來「自警」的。

唐吉訶德是什麼人呢?他原是鄉村的沒落小貴族,因為沉迷(當時流行的)騎士小說,竟幻想自己是闖蕩江湖的主角,決心要活成一個遊俠。他騎一匹駑馬,帶着傻瓜侍從桑丘,一路上瘋瘋癲癲,磕磕絆絆,只弄得遍體鱗傷。唐吉訶德把風車視為巨人,將客棧當作城堡,就連鄰家一個普通農舍姑娘,也幻想成絕世美女,還給她改名「Dulcinea del Toboso」。這樣的一個人物,既是喜劇的,也是悲劇的。

有次,唐吉訶德在路上跟一群商人及騾夫爭執,被騾夫打得動彈不得。恰逢鄰家的農夫經過,把他救回村裏。途中唐吉訶德一味胡言亂語,將自己當成小說中的角色,農夫忍不住回話,想把他拉回現實,喊出他的本名「吉哈納大人(señor Quijana)」。就在這時候,唐吉訶德講出那名句,原話是:

「我知道我是誰,也知道我不僅能成為我剛才說的那些人,還能成為法蘭西十二聖騎士,甚至九大英豪,因為他們的功績不管加起來抑或個別看,都比不上我(Yo sé quién soy, y sé que puedo ser no solo los que he dicho, sino todos los Doce Pares de Francia, y aun todos los nueve de la Fama, pues a todas las hazañas que ellos todos juntos y cada uno por sí hicieron, se aventajarán las mías)。」(見《唐吉訶德》初集第一部第五回)

由此可見,所謂「我知道我是誰,也知道我能成為誰」一句,根本就是瘋言瘋語,而非勵志的心靈雞湯。塞萬提斯寫《唐吉訶德》,本意是諷刺時興的騎士小說,猶如《紅樓夢》諷刺流行的才子佳人戲。所以唐吉訶德的一番豪言壯語,不是用來勉勵,而是用來警惕自己的——千萬不要活在幻想的世界,否則只會一事無成,淪為令世人啼笑皆非的瘋子。

若你讀通塞萬提斯,就知道每個人內心都不免有個唐吉訶德——不妨稱之為「唐吉訶德幻影」——總令你戴着有色眼鏡看世界,情不自禁覺得自己比實際更偉大,結果往往在飽受社會鐵拳後,落得灰心喪志。Harold Bloom有句話說得好:「你自身某些部分,只有在盡可能地了解唐吉訶德和桑丘後,你才能徹底了解(There are parts of yourself you will not know fully until you know, as well as you can, Don Quixote and Sancho Panza)。」
如何驅除這個誘人的唐吉訶德幻影呢?要如實地認識自我,從來不是易事。周凱旋就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在思考「我想成為誰」前,應先明白「我不願成為誰」,唯有如此,才能想像「自己應當成為什麼樣的人」。人生就是敘事,想像終究是必需的。你想活出美好人生,必先想像一個好故事,但那應該是理性引導的想像,而非唐吉訶德式妄想。
周凱旋最後還講了一件趣事。她最近為公司買了一座新雕塑,是金身和閃亮水晶滿蓋的恐龍骨架,藉此每日提醒自己:「若我失去開放的思覺,忘記要不斷調整自己,那麼我也不外是一具鍍金貼鑽的化石罷了。」說穿了,這座象徵「跟現實脫鉤」的金身恐龍,不也是唐吉訶德的化身嗎?
《唐吉訶德》影響的當然不止周凱旋,還有塞萬提斯之後的所有偉大小說家。它探討的主題不單是「我是誰」,更包括「什麼是現實」、「什麼是虛構」,在今天AI時代別具意義。我認為看一部《唐吉訶德》,在某個意義上,已等同看了所有小說;了解一個唐吉訶德,差不多就是了解所有人了。


相關文章:

在東京,遇上諾貝爾獎得主與天水圍學生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