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最新 全球貿易戰、地緣政治複雜 ...

全球貿易戰、地緣政治複雜 今屆任期內不會再推垃圾徵費 過去三年已花費1.8億

政府周二(23日)宣布「暫緩」垃圾徵費,但無透露會否重推政策。

有關計劃原定去年 4 月實施,經歷兩度押後,再被暫緩。環境及生態局未有遵原定承諾,在今年 7 月底向立法會匯報評估進度。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早前在《施政報告》政策局記者會上稱,將於 9 月 29 日 的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上討論垃圾徵費,但無透露收集公眾意見內容和會否重推政策。

當局周二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市民和業界著遍不支持實施,香港因「全球貿易戰」和「地緣政治局勢日趨複雜」面臨重大挑戰,政府要「因時制宜」制訂減廢回收政策,宣布現屆政府不會再推垃圾徵費。

過去三年已花費1.8億

《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於 2021 年 8 月在立法會獲建制派全票通過,過去三年政府單在籌備及宣傳前後花了 1.77 億港元,其中有 3000 萬元用作宣傳推廣。在今個財政年度,政府更將預算倍增至 5.8 億元,並且再花多逾 3000 萬元去宣傳計劃。

在公務員人手編制上,政府亦就垃圾收費計劃增聘人手,目前已有 72 個公務員職位。

為準備垃圾收費,各區的綠在區區、廚餘回收桶等回收配套近月愈設愈多,通通涉及開支。垃圾收費展開前的上個財政年度,用於推動塑膠回收和廚餘收集等減廢回收支出已達 9 億元。

另外,環保署去年批出總值 11.49 億港元指定袋合約予四間生產商,現時庫存有多達 1.7 億個指定袋,成本約 7,400 萬元,預料政府將全部免費派發。

本年初《財政預算案》預計 8 月實施垃圾收費後,全年度會為庫房帶來 17.9 億元收入。如今垃圾收費計劃無限期延後,回收配套將成為政府的淨支出,換句話說,政府在整個政策推行期間,庫房「有出無入」。

兩度押後再暫緩

垃圾徵費政策最早在2005年由時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發表《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之後接任環境局局長的邱騰華、黃錦星在任內亦有繼續推動垃圾徵費。

方案最初安排今年 4 月 1 日實施,但年初開始引起公眾關注及討論,質疑指引不清晰,擔心一旦實施引起混亂。

政府於 1 月中宣布計劃推遲至 8 月 1 日,4 月 1 日改為先在政府部門試行,如今再宣布無限期「暫緩」。

多個環保團體包括綠領行動、綠惜地球、綠色和平、綠色力量、思匯政策研究所要求政府在垃圾徵費問題上不要一拖再拖,應在 8 月 1 日先在政府場所率先執行。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