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加拿大/北美 【馮睎乾十三維度】巴菲特教...

【馮睎乾十三維度】巴菲特教你如何投資自己

「股神」巴菲特日前出席巴郡(Berkshire Hathaway)年度股東大會,正式宣告在年底退休,並跟在場人士講解世界經濟局勢及未來投資策略,全球投資者皆洗耳恭聽,如聆神諭。巴菲特談股票投資的高見,新聞俯拾皆是,我這裏就不複述了,反而想談談他如何投資人生。
不知道有多少人留意,巴菲特除了是投資大師,更是一位「全職讀者」。現年54歲的Todd Combs是巴郡投資經理(很多人皆視他為巴菲特的未來接班人),他初遇巴菲特是在2000年。當時他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攻讀MBA,有一天巴菲特受邀來學校演講,Combs就是台下聽課的學生。
有人問巴菲特,該如何為投資生涯做準備?巴菲特就伸手去拿一堆文件和書,答道:「每天像這樣讀500頁。知識就是如此累積的,像複利一樣滾大。你們所有人都能做到,但我保證沒多少人會去做(Read 500 pages like this every day. That’s how knowledge works. It builds up, like compound interest. All of you can do it, but I guarantee not many of you will do it)。」
500頁?對,你沒聽錯,是500頁,每天。
2015 年初,巴菲特接受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Jeff Cunningham訪問時說:「我就是不停讀啊讀啊讀,每天大概讀五六小時(I just read and read and read. I probably read 5-6 hours a day)。現在我看書沒年輕時那麼快,但還是看五份報紙、多本雜誌、10-K 文件、年度報告,以及其他很多東西。我一直很喜歡閱讀,比如傳記。」
職業學者也不一定能夠每天讀五六小時書,或日日看500頁,遑論日理萬機的上市公司CEO了——世上多少人做得到呢?但巴菲特正是憑藉數十年來日積月累的廣博知識,讓他可以在股壇運籌帷幄,屢次作出明智的決策,正如他自己說:「跟多數商界人士相比,我花更多時間閱讀和思考,更少靠衝動做決定。我這樣做,是因為我喜歡這樣的人生。」
當年哥倫比亞商學院聽演講的學生,到底有多少人像巴菲特般手不釋卷呢?應該沒有很多,但Todd Combs卻把這智者的建議銘記於心,甚至青出於藍——在Combs的投資事業初期,他每天看1000頁書或文件。2011年,Combs加入巴郡擔任投資經理;2017年受訪表示,自己的辦公室像圖書館,每天閱讀約12小時(當然包括大量年報),超過了「只」閱讀五六小時的巴菲特。
物以類聚,這樣濃厚的閱讀風氣,似乎早已瀰漫整個巴郡。巴菲特的好拍檔芒格(Charles Munger)還在做律師的時候,時薪約20美元,日復日過着營營役役的生活。有天他心血來潮:「到底誰是我最有價值的客戶?」他認為,答案就是「自己」。於是他決心每天投資給自己一個小時——在這個鐘頭內,他必須心無旁鶩閱讀。
在今天這個流行「即食知識」、充斥「碎片資訊」的世界——連「有事不決問Google」這句話也out了,現在已進化到「有事不決問AI」——你可能懷疑,巴菲特這種老派學習法是否還有意義?我不妨用數字答你。
巴菲特提倡閱讀時,特別提到「複利(compound interest)」這概念。細心想想,就知道在「利疊利,息生息」情況下,即使每天只有輕微知識增長,長遠來說也有驚人變化:假設你今天進步1%,明天又進步1%,以此類推,一年後增長就是37.8倍(1.01^365)。當然這是比喻,知識不可能如此簡單地量化,但一個人知識越豐富,就越能觸類旁通,學習效率也越高,確有「複利」疊增效應。
至於 「有事不決問AI」,這只是一種知識的借貸,也許可以應一時之急,卻很難建立紮實的知識基礎,遑論滋養你的靈性、增進你的智慧。說到底,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要投資自己的時間,而你的投資如何,人生也必如何。巴菲特最珍貴的投資秘訣,大概就是這條:I just read and read and read.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