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港人救生艇」的加拿大香港人永久居留特殊通道(Permanent residence pathways for Hong Kong residents),近日被指轉換至經濟類別,引起在加港人廣泛討論。
《棱角》向加拿大聯邦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查詢, IRCC 表明該計劃仍然包括在「人道及恩恤」及其他類別(Humanitarian and Compassionate and Other),個別網頁版面有所改動,並不代表改變移民類別,僅為便利查詢移民的教育及工作要求。
有消息人士同時向《棱角》提供加拿大保守黨移民、難民和公民事務官方反對黨評論員林寶萊議員(Michelle Rempel Garner)的回覆,確認香港人永久居留通道申請的處理時間,仍屬於「人道及恩恤」及其他類別。
《棱角》亦了解,上月20日 IRCC 公布未來年度部門計劃,未有談及任何與「港人救生艇」相關的內容。
移民部:今年目標仍為接收一萬人
計劃僅重申在 2027年前,新的永久居民目標中,只有 1.2% 會用於 H&C 及公共政策類別,今年目標共接收 10,000 人,再按優次分配。
近日有在加港人團體發現,IRCC 於上月 23 日調整「Live in Canada permanently」網頁版面,將「Hong Kong residents in Canada」,排列在「Work-based immigration programs」當中,即是「基於工作的移民計劃」。該網頁最後一次更新為6月23日。
該計劃的法律基礎,源於移民及難民保護法 (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Act) 第 25.2 條,予移民部長制定公共政策,為不符合所有移民類別的移民,提供永久居留的方法。
在該條例下設計的所有公共政策,必然是歸入「人道及恩恤 Humanitarian and Compassionate」類別。
移民部每年公佈的移民水平計劃共有四個類別,除家庭及經濟類別外,人道及恩恤是一個獨立類別,難民及受保護人士為另一個獨立類別 (Refugee and Protected Persons)。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