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兌美元匯率今年第十度觸發 7.85「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於周三(6日)香港收市後再度入市,承接逾 84 億元港元沽盤,周五(8日)香港銀行結餘將降至 640.6 億港元。
金管局由 6 月 26 日開始持續買入港元,至今己買入 1,100 億港元。
有經濟師分析指,五月時因寧德時代等超大型新股在香港上市,一度令港元流動性及需求大增,直接壓低港元拆息,產生持續的套息交易(Carry Trade)。
一個月期港元銀行同業拆息( 1-Month HIBOR Fixing )自六月觸及近 0.5% 的三年低位後,近日已回升至約 1%,與美元擔保隔夜融資利率 30 日平均值(SOFR)息差仍有近 340 基點。
《彭博社》則指,周一(4日)時錄得自 5 月 12 日以來最大額的「北水」流出香港,令港元進一步受壓。金管局 7 月 31 日 亦指,強勁資金流入後保持充裕,其後市場對港元需求有所減少,套息交易令港匯走弱。
如美國聯署局繼續不減息,銀行結餘繼續收縮後,將令銀行間可以互相拆借流動性減少,或會令拆息上升,致套息交易吸引力消失。
兩月內由強方跌至弱方 銀行結餘未到新低
今年四月,有指美國總統特朗普構想「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將美元貶值去推動出口,引起市場猜測港元會否有機會「去美元化」。
至五月初,因應寧德時代等超大型新股在港上市,港元流動性突然寬鬆,香港金管局買入 170 億美元、賣出 1,294 億港元,令銀行總結餘從 446 億港元增至 1,740 億港元,創 2022 年 7 月以來新高。
此舉令到隔夜港元銀行同業拆息(HIBOR)由 4 厘多,一下跌至接近零,香港銀行結餘曾一度觸及 450 億港元低位。
倫敦 Pantheon Macroeconomics 高級中國經濟師林浩波(Kelvin Lam)對《棱角》表示,金管局入市對聯繫匯率制度未有動搖,因其 4,319 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資產總額,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 5 倍多,足以捍衛港元。
但他指,若息差持續,套息交易仍會是壓低港元匯率的主要因素。
《金融時報》亞洲版編輯 Robin Harding 亦分析,香港的情況反映亞洲投資者對美國資產興趣減弱、香港資本市場溫和復甦,到銀行及對沖基金風險承擔能力意外受限的多重現象。
由於特朗普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貨幣市場波動加劇,交易員面對多重壓力及風險管理要求下,美元兌港元的套息交易風險極低,自然把握套利機會。
但現時港元已接近「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需要買入港元以抽走市場流動性,推高利率。
新聞來源:《彭博社》、《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