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博客 【財經刺針9】利息急升是泡...

【財經刺針9】利息急升是泡沫的刺針(上)

我在本欄第一篇談到有兩件事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前兩篇探討了第一點,現在討論一下第二點。「從來利息未試過這樣低,更出現負利率。負利率不單是實際負利率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而是史無前例的名義上的負利率 (Negative Nominal Interest Rate) ,借錢出去,債主還要付錢給債仔,荒謬之極。全球負利率債務在2019 年達到15.5 兆美元(見圖一),而2020年最高峰時更達17.8 兆美元。

 

一位銀行家朋友在一次飲酒聚會中戲言「萬惡息為首」,說得很有道理,因為為超低息是所有泡沬形成的原料,扭曲了生產、投資及消費市場,使經濟變得畸形發展。一旦利率回復至較正常的歷史4~5%水平或以上,泡沫就會被剌破,我會在這裏探討超低息所帶來的問題。

一、家庭財務(Household Finaince) 

超低季率大幅減低了家庭的儲蓄(Saving)意欲,也誘使人們增加負債,如信用咭和分期付款債等,特別是已置業的家庭,因樓價上漲而覺得自己富起來,增加消費和借貸,但當日後利息回復正常,則還債的壓力增加,被迫降低其他消費。道理其實很簡單,所有私人借貨都是把未來的消費提前到現,將來的消費必然下降。

二、企業財務(Corporate Finance) 

超低利率對企業財務的不良影響,主要分為兩方面:

  1. 一個企業是否決定投資發展一個新項目與否,是用「現金流折讓」(Discounted Cash Flow)來計算的,息口越低便門檻越低,所以很多在 正常情況下不值得發展的項目也會開展,做成大量的資源錯配(Misallocation of Resource)。
  2. 大量「僵屍公司」(Zombie Companies) 的出現,這些公司的定義是市值超過10億美元,但利潤不足以支付債務的利息支出,需要不斷借新債來維持公司的運作。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 2016年的報告,歐洲的「僵屍公司」已經佔所有上市企業的10%,雖然沒有最新數據但筆者有理由相信現時的數目應該已接近20%。美國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上市軟件公司,在2020年便有40%是虧損的(見圖二)。另一類變相的「僵屍公司」是「獨角獸」(Unicorns),這是指估值最少達10億美元的未上市新創企業(Start Up),它們是靠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不斷注入資金維持運作。2022年3月,全球的「獨角獸企業」達1000間,估值達3.5兆美元。「僵屍企業」不單大量浪費社會的經濟資源,也因保存了低效率的過剩產能(Excess Capacity) , 阻礙了行業的更生發展。

三、回購股票(Share Buyback) 

由於現時西方管理學主流認為應該要使企業管理層的利益與股東(Shareholder)的利益一致,故送給管理層不少期權(Option),假如股價上升,管理層便可以通過行使期權變成股票獲利,這往往是人工的幾倍。而管理層為了獲利,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把利潤投放入新產品研發和擴展企業,在超低利息的環境下更用企業資產作抵押大量舉債,用這些錢在市場上回購公司的股票。雖然公司的利潤沒有增長甚至倒退,但因股票的數量減少令每股的營利增加,令股價飇升,以便行使期權獲利。將來公司因為缺乏投資而利潤下降,或因債台高築在經濟逆轉時倒閉,都與現時的管理層無關。2009至2018年這10年間,標普500(S&P500)上市公司用了4.3兆美元回購股票,相等於總利潤的52%,也用了3.3兆美元派息,相等於總利潤的39%,從上面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上市公司近10多年都沒有對本業作出資本投資,而回購股票的資金,30%是通過每年發行新債而來的。

作者:林風

 

免責聲明:此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棱角》對所發佈的信息及意見,不予承擔任何責任。
投資涉及風險,讀者需小心衡量,投資前應適當地向獨立財務及專家尋求意見。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