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香港傳媒《追新聞》和《光傳媒 Photon Media》宣布合併。
新的新聞平台《追光者 PULSE HK》將由前《自由亞洲電台》(RFA)粵語組主任胡力漢任總編輯,亦加入 RFA 部分成員。
《追光者》將在台灣、英國、北美設分社,提供每天視像新聞報道、中國新聞專題節目、財經評論分析、香港歷史文化節目,和英語新聞等,最快九月初推出。
新平台周五(1 日)在台北舉行記者招待會,將眾籌港幣 400 萬元(美金 51 萬元)作起動基金,預算組成約 16 至 18 人的團隊,目標首年有 4,000 人訂閱。
被問到面對香港政府凡事皆可指控「軟對抗」時,胡力漢指新聞機構立場中立,不是政黨的宣傳平台,不會宣揚任何政治思想理念,僅按專業判斷做新聞。
特設中國組 望記者有尊嚴回報做新聞
於《蘋果日報》任職總新聞主任時開創「蘋果動新聞」及「930蘋果新聞」,後為 RFA 粵語組台灣區負責人的李家聰表示,2019 年後,香港人的「離散媒體」(Diaspora Media)開始出現,惟營運兩到三年後仍受制於資源缺乏,如果能夠整合力量,將可提供更多優質內容。
「一天是記者,一生都是記者」。
惟他亦明言,暫時無大資金支持,節目製作將視乎籌款情況而定。
《追光者》將設「中國組」報道中國新聞,胡力漢曾為《有線新聞》中國組主管,指出香港的記者處理中國新聞時,因教育及地理位置等因素較客觀及批判,在亞洲走到較前位置。
現時記者及媒體,因中國及香港的政治或經濟上限制,未能發揮全力,不甘心、亦不想放棄這班記者。
至於中國在地以外採訪中國新聞限制,「不用擔心沒人在大陸怎麼做中國新聞,我們在這方面很有經驗。」
李家聰亦指,大部分海外香港傳媒記者均為兼職,平台希望以提供尊嚴的薪金水平予資深記者,而非最低工資。
被問到如果維持平台不會在短期內耗盡資金,他認為《蘋果日報》曾有數以十萬計訂閱者,「只要有好的新聞內容,追回不會很難。」
平台預算需要做到「三條腿」獲得營運資金,胡力漢笑言是「刀仔鋸大樹」:讀者月付 10 美元支持、每月社交媒體廣告收入 20 多萬港元,亦會嘗試開拓「廣告雜誌」形式或網購,歡迎散落各地港人落廣告推廣業務。
「拋嗰身出嚟」做國際媒體
胡力漢總結願景時,稱規模視乎讀者支持,將會一步一步計劃。
「只要香港人希望有一個宏觀國際視野及地位嘅新聞團體,我哋願意拋嗰身出嚟。」
「《追光者》望作為溝通的橋樑,聚集流散各地,或已融入當地社會的港人,維繫香港人的核心價值。」
《追光者》的顧問團隊包括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客席研究員陳健民、中大哲學系前系主任張燦輝、資深傳媒人、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程翔、《信報》前主筆練乙錚、《端傳媒》前總編輯李志德、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黃兆年、台灣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管中祥。
《追新聞》2022 年 3 月起英國開始運作,由香港學者黃偉國及楊穎宇出任董事,主打影像及調查報導。
《光傳媒》由前香港《蘋果日報》記者梁嘉麗,於 2023 年 4 月在台灣成立,以當地為基地繼續報導香港新聞及人物專訪。
《香港電台》於 2005 至 2021 年,曾有一英文時事電視節目名《The Pulse 脈搏》,由資深記者韋安仕 Steve Vines 主持。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