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政治 日本執政自民公明兩黨參議院...

日本執政自民公明兩黨參議院大敗 「日本優先」右翼排外崛起

日本參議院改選選舉完成點票,連同無需改選的議席,自民及公明兩黨議席不過半,由 141 席大降至 122 席,繼去年眾議院失利後,再次需依賴反對黨支持政策。
由一個 YouTube 頻道開始,今次打著「日本人優先」旗號,指斥在日外國人「無聲入侵」的「參政黨」,則大增至 15 席。
香港公民代表會議成員,神奈川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客席研究員葉錦龍擔心,新興保守派政黨向排外主義直衝的路線,會令外界認為日本走回鎖國政策,長遠對困擾日本的結構性問題,如少子化問題等及經濟發展有害無益。
「新興政黨」政策鬥保守

參政黨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由創辦人神谷宗幣等人開設的 YouTube 頻道《政黨 DIY》開始,傳播反疫苗、全球精英派系(Cabal)等陰謀論,2020 年改組政黨。

參政黨政綱針對認同日本政治非變不可,對未來不安的群體,在 5 月推出「新日本國憲法」構想,提出重新將天皇神格化,拒絕由女性繼承天皇,將日本的教育及社會設計改回昭和年代規訓等。

與其他右翼政黨一樣,該黨指外國人「無聲入侵」日本,如同洗刷人口,提出限制外國投資,甚至提出將現時由外國資本擁有的重要地產、公司及控股權收歸國有。

這些政黨針對在日外國人的主張,提到「有人在日本犯罪」、「不納付年金及保險」,以至如近日在台灣忽受重視,無黨籍的平野雨龍,同樣提倡趕走所有在日中國人。

神谷宗幣則一度「暴言」,指現時男女平權有誤,應予津貼育齡女性,提出先產子後才進大學或社會工作,「高齡女性不能育兒」等。

葉錦龍:保守政黨政經問題只歸咎「外人」

香港公民代表會議成員兼前區議員,及神奈川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客席研究員葉錦龍向《棱角》分析,這次選舉聚焦的並不是國益層面的中國威脅,而是範圍更窄,但對日本經濟及國際形象破壞力更大的「外國人排除」。

這次的選舉,我們看到的部分政策討論,彷彿就是在說所有的外國人就是要來侵略日本,把日本變成殖民地。」

他指,保守派政黨間均拒絕面對日本整體經濟結構,以及年金制度的根本問題,卻把不同政策漏洞的原因,全部投射在只佔人口小數的外國人上。

去年夏天起,自民公明黨政府在處理大米價格失控上備受批評,一度在外國輸入大米,被媒體稱為「令和米騷動」,民望大受影響。

其中參政黨的「新日本國憲法」構想提到,日本必須要糧食自主,特別是主食米,達到完全自給自足,拒絕輸入外國大米,以平伏暴升價格。

排外主義或令外界認為日本走回鎖國

根據 NHK 及其他傳媒的聯合票站調查,30 至 49 歲一代對參政黨的支持度,比中間派國民民主黨,以及執政自民黨都為高,其支持者集中於 10 至 39 歲一代。

日本筆會會長桐野夏生亦指,這種爭相排斥外國人的做法,顯示社會正在崩壞。

近日在台灣忽受重視,無黨籍的平野雨龍,一直關心香港跟台灣事務,亦提到對中政策,最搶眼是將「犯罪、破壞日本」的中國人趕出日本。

「一邊說要把『不良中國人』趕出去,一邊說要『與台灣香港友好』,但是首先是誰,和要如何去定義和分辦那些中國人是否不良?」

葉錦龍明言,執法人員在執法期間難以分辦中國人、香港人和台灣人,最終受害會是所有華人。

台灣的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執行長張智程曾在京都大學任教,他在社交網站亦指,右翼政黨跟美國民粹政黨相像,乘著時代之風,依附排外主義,對外交政策及國防不感興趣。

葉錦龍自言,自己被迫離開出身地香港,到日本就學就職,作為無權者僅在選舉後在發聲,也是希望不要被人標籤為「影響日本政治的外國人」。

「這條(排外)路看似能夠保護「純粹的日本」,實則會導致國際孤立和經濟衰退。」

新聞來源:《NHK》、《共同社》、《產經新聞》、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