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最新 移民白皮書 | 爭 BN(...

移民白皮書 | 爭 BN(O) 保永居條件聯署九日達標 國會或於九月辯論

英國政府的《移民白皮書》5 月公佈後,引起社會極大迴響,各方均發起國會聯署,要求政府勿修改移民至永久居留年期。
上月,有在英港人就維持英國國民(海外)BN(O) 簽證 5+1 至永居,以及英語試安排發起聯署,僅九日已達標。工黨 Nottingham Rushcliffe 議員 James Naish 於周二(8日)電郵詳細回覆聯署發起人 Duff Li,指或排期九月暑期休會後辯論。
Duff Li 以文字跟《棱角》分享「功成不必在我」,「希望無論爭唔爭取到咩,千祈唔好有人會記得我,成日畀人記得好大壓力 」,只望眾人記得超過 10 萬人一齊付出過努力就可。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亦製作解說懶人包,分析上議院議員奧爾頓勳爵(Lord Alton)的修正案,會如何從法律層面,達至保障 BN(O) 簽證權益。
發起人:成本最低發聲方式

工黨政府在  5 月 12 日發表移民白皮書,欲收緊移民條件,其中對影響大批港人的 BN(O) 簽證未有清晰交待,社群一度如驚弓之鳥,不確定永居年期會否同被改成 10 年。

Duff Li 當日即時開設國會聯署,同日初步找上 20 個簽署,以送交聯署小組審批格式,惟無奈等到 6 月 25 日方獲批,一度以為聯署被拒。

「等待審批期間,一度以為聯署唔會獲批。」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的國際倡議及項目助理劉珈汶亦以實名發起英國國會聯署,冀將中港列外國影響力登記計劃「進階級別」。

劉珈汶確認,審批用上三個月。

Duff 直言,聯署是以最低成本且官方承認方式,「唔駛親自去唐寧街十號,最高性價比令工黨政府知道移英港人心聲。」

他預算因未有實則政策,大約會有約三萬人簽聯署,「可能有唔少人想等政策出台先再聯署。頭七日數字亦喺我預計之內。」

聯署最終於 7 月 4 日晚上 10 時 46 分,達到十萬簽名門檻。

Duff 指,聯署第 8 日簽名人數激增,由前一晚的 3.3 萬,飆升至 7.5 萬,最高峯時段每秒有一個人簽名,「呢個係個好驚人嘅數字。」

港人動員能力尚存 「超越黃藍」

他起初謙稱,自己不過為「163,400 移英香港人入面其中一個」,惟非常清楚聯署數字的份量。

「即使香港人動員力好高都好,每兩個移英港人就要有一個參與聯署,呢個係一個好艱難嘅事;當年 200 萬人 +1 上街,都係四個人有一個上街。」

為何之前議題都難以推動,BN(O)卻一呼百應?他認為是香港人最重視承諾

「永居條款不變係移英港人嘅最大共識,政策推行四年突然要改規則,呢個係無論左中右立場香港人都無法接受嘅事。」

「如果仲有所謂黃藍之分嘅話,呢個議題可以得到 60% 以上移英港人聯署,甚至已經超越黃藍。」

根據國會聯署數據,超過 98% 聯署嘅人來自英國,2% 左右來自香港,其他中東、南亞等等國家只有個位數字。

「真係由移英港人一個一個口耳相傳咁簽出嚟㗎」,Duff 反駁有人指聯署數字「發水」。

身教子女 港人社群融入英國

16 萬移英港人中,有一部分為陪同父母移民的年幼子女。

「我喺唔同渠道得悉,好多香港父母唔只自己簽名,仲教育下一代,得到子女同意之後一齊簽名,呢個係一次好好嘅身教行為。」

Duff 稱讚聯署最大效果是,港人除願意跟子女解釋外,亦會走進社區,邀請朋友、鄰居,以至同事簽署,以個人身分作遊說倡議。

「除咗證明移英港人已經完全融入社區,冇淨係群埋自己人圍爐,佢哋仲已經得到本地人嘅接納同支持,呢個係好緊要嘅事。」

他亦提到網上社群 Reddit 曾有帖文問及本地人對 BN(O) 簽證看法,「好多留言都係支持移英港人,證明呢個簽證計劃推行四年,已經有越來越多本地人知道移英港人呢個社群。」

「希望無論爭唔爭取到咩,千祈唔好有人會記得我,成日畀人記得好大壓力 ,記得超過 10 萬人一齊付出過嘅努力得喇。」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