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懲教署周四(11日)終回覆《棱角》,強烈反駁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CFHK) 周一(8日)發表的監獄狀況研究報告,指該報告內容毫無根據,純屬惡意抹黑,再次稱香港不存在「政治犯」,更點名 CFHK 政策和倡議專員許穎婷請求制裁懲教人員。
許穎婷向《棱角》再次強調,香港監獄系統存在嚴重違反人道的問題。
她周三(10日)在美國華盛頓 CFHK 香港研討會(Hong Kong Symposium)中,更首次公開展示荔枝角收押所單人囚室的閉路電視截圖。
據《棱角》了解,該單人囚室位於荔枝角收押所 G 棟,亦即黎智英在其《蘋果日報》案件開審後所居的同類囚室,大小約 80 平方尺。部分 47 人案的政治犯亦曾被單獨囚禁於該處。
懲教署又指機構內醫療設施,由衛生署醫生及懲教人員駐守,必要時可轉介公立醫院。
但《棱角》亦從獲釋政治犯口中了解到,與報告內容一樣,他們除非有嚴重至監獄醫院無法處理的身體情況,否則難以被送往公立醫院。
署方亦指外籍在囚人士可獲非政府組織支援及與領事聯繫。而根據公開報道,身為澳洲公民,涉 47 人案的吳政亨,以及英國公民黎智英,兩地領事至今無法探望兩人。

懲教署:堅決反對抹黑及虛假敘述
懲教署重申為提升羈押環境,已安裝防自殺風扇、更新通風系統、試用隔熱塗料等去應對炎熱天氣,與報告所述「惡劣環境」相反。
懲教署又指機構內醫療設施由衞生署醫生及具護理資格的懲教人員提供診治,必要時轉介公立醫院;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為有精神健康需求的在囚人士提供專業治療,根據醫生意見安排適切照顧。
但《棱角》亦從獲釋政治犯口中了解到,與報告內容一樣,他們除非有嚴重至監獄醫院無法處理的身體情況,否則難以被送往公立醫院。
署方亦指重視在囚人士與外界聯繫,依法安排通訊及探訪,設親子中心促進親子關係,外籍在囚人士可獲非政府組織支援及與領事聯繫。
根據公開報道,身為澳洲公民,涉 47 人案的吳政亨,以及英國公民黎智英,兩地領事至今無法探望兩人。
懲教署最後稱,致力提供安全、人道及健康的羈押環境,並透過更生計劃協助在囚人士改過自新,堅決反對抹黑香港懲教系統的虛假敘述,呼籲公眾依賴真實資訊,勿信誤導性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