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政治 英國解密檔案 | 撤離港人...

英國解密檔案 | 撤離港人計劃未有實行 僅應變「飛機抵英急增」

內閣辦公室(Cabinet Office)由 1989 年 5 月,到 1991 年 11 月的「香港應變計劃小組」(Official Group on Contingency Planning for Hong Kong)討論及記錄,最後 1991 年的部分未有解密。
時間去到 1990 年,縱然英國有應變方案,最終沒有執行,甚至開始討論限制 BDTC 或 BN(O) 衝關留英,到底這年發生何事?
解密檔案 CAB 164 / 2024 及 CAB 164 / 2025,載有英方「香港應變計劃小組」1990 年的文件,清晰見到政策在當年 10 月轉向,由「大逃港」改成「坐飛機抵英激增」。
至年底,政府更開始研究,是否需要以簽證以限制抵英人數,只限合資格者入境。
明日《棱角》將刊出,英國與中方在七月時就「玫瑰園計劃」及「居英權計劃」討論,或致英國縮減應變計劃規模。
英方讓步中方以通過《基本法》

翻查其他英國外交部及內閣辦公室解密檔案,可以見到英國在八九六四事件後,一直意欲推進民主化進程,以至推動《香港人權法案》,「居英權計劃」等,以穩定香港人對前途信心。(CAB 128/94, TNA. 以及 FCO 40/3124-3132, FCO 40/3144, FCO 40/3147, FCO 40/3156-3158, FCO 40/3160.)

這些舉措,均遭中國認為是意圖將香港前途問題帶到國際層面,而非僅限於中英雙方。

中方關心的是,英國在香港搞民主化,是為將香港變成顛覆中國基地,而「居英權計劃」也是為回歸後施加影響力而設。

英方最終在不同層面讓步,成功在 1990 年 2 月就立法會「直通車」通成協議,4 月人大常委會通過《基本法》草案。

轉捩點:中國局勢趨穩 未有逃港潮

1990 年 2 月至 6 月時,三級應變撤離港人方案仍在討論中,聚焦研究航機載量、機場接送安排、以及參考烏干達安置委員會的架構,擬定一旦發生紅色情境時,英國要如何安排。

交通部當時考慮,如港人信心崩潰,每星期或有 3,000 港人乘坐商業航班抵英,每月有 12,000 人申請政治庇護 。

5 月時,外交部甚至研究「國際安全網 International Safety Net」,由國際盟友提供臨時庇護,以至永久居留予香港人。

但時任港督衛奕信與外交部在 6 月時的評估,指香港及中國局勢漸趨穩定,中英聯絡小組已經就立法會「直通車」有所安排,《香港人權法案》可望獲通過;政界組黨準備「九一直選」,商界信心恢復中,未必再有大型離港潮。

英國政府的內部評估亦認為,中國不會強制封鎖邊界,令撤離計劃跌入紅色情境,否則是直接破壞《中英聯合聲明》,失信於國際,估算中國不會冒此政治風險。

自此,英國政府的大方向,改成向中國施壓,務求增強港人信心留港,但依舊會做好準備,避免一旦發生大事件時,香港人仍會逃向英國。

方案改為應變「飛機抵英急增」

當時的入境監察留意到,每星期僅有數百到一千持 BDTC 或 BN(O) 的香港人抵英,遠低於政府預算,亦沒有明顯增長。

內政部移民與國籍局的高級公務員 Viviene Dews 在 7 月 9 日時,首次提出在難民政策文件上,提出要考慮 1997 年後,或會有 BDTC/ BN(O) 持有人抵英申請庇護,需要推出入境簽證政策,阻止他們可以容易登機抵英,再用方法申請居留。

英國政府不是首次考慮以入境簽證阻止 BN(O) 港人抵英。1985 年《1985年香港法》(Hong Kong Act 1985, British Enactment)的白皮書討論中,早已提及可以因應政局時勢而收緊簽證,以限制港人到英國。

最終在 7 月起,整個應變撤離計劃縮減至僅預算最多五萬人抵英, 10 月由應對「乘坐商業航班抵英激增 Large Upsurge in Arrivals from Hong Kong by Commercial Carrier」一項,正式取代「大逃港 Mass Exodus」。

【英國解密檔案 | 英國 1989 秘密擬定香港末日計劃 最嚴峻或撤走百萬港人】
https://points-media.com/f8eo
【英國解密檔案 | 撤離港人計劃未有實行 僅應變「飛機抵英急增」】
https://points-media.com/mb48
【英國解密檔案 | 中國疑英國圖謀 英或為玫瑰園 縮末日計劃】
https://points-media.com/h5ft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