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四月上旬《明報》引述一社工註冊局成員放料指局內有多項管治及運作問題後,五月十一日勞福局局長發文,指出註冊局不顧社會利益云云,需修例處之。之後,行政會議正式通過修例建議,並指政府將最快在六月會三讀通過修例。筆者想從中剖析特區政府所用過的手段。
太監先行 高官留後
首先是由一位註冊局內的成員放料予傳媒,製造一點輿論;然後待社工業界人士慢慢消化後,再加大力度,推出局長發文,以達一錘定音之效。
太監與高官先後出招,並不偶然,而且他們是共用觀點,搬字過紙!勞福局局長網文內容中,大部分與上月明報報導相同;此外,其中一點是「停止實施自願持續專業發展計劃,使註冊局推動社工專業持續專業發展的工作停滯不前」,筆者在此詳細說明一下:這計劃本屬自願制度,當社工報讀了進修課程後,可上網登記,以作紀錄;但使用這個系統的人數,廖廖可數,印象中大約是十多人而已!社工業界根本不需要這類制度以鼓勵同工進修,這是因為業界的在職進修風氣一直良好,不少同工由社工文憑/副學士讀起,入職後再進而報到社工學位課程;另外,NGOs本身也有提供進修和培訓活動予其員工報讀,社總社協社聯等業界組織也有開辦不同的課程,不乏同工參與;約十年前,有人提出「專科登記」概念,例如有社工有志從事長者服務,他除了需要有一般社工資格外,也要完成一些培訓課程(如認知障礙病症知識),普遍業界並不支持,其中原因是這項專科登記制度會影響業界同工流動性,在僱主的角度,招聘難度也提高了。今天,若說註冊局停止實施自願持續專業發展計劃,是降低社工質素,破壞社工專業發展,這個觀點不單不成立,而且是反映主張者是社福界貝鈞奇,即不屬社福界,不暗社工界之事,但又要佔據社福界席位,有如代言人一樣。這種牽強觀點,局長照抄一遍,這證明:一,太監和高官同樣不熟悉社工業界情況;二,太監和高官暗裡互相配合;或三,不是社工質素低,而是高官質素低,抄襲太監觀點。
喜慶場合 多踩一腳
局長發文當日,正是中大社工系成立六十年慶祝晚會,局長也被邀出席晚會,並上台發言祝賀。以局長的角度,今早我發文指註冊局有五宗罪,翌日晚上我見到幾百位由中大培訓出來的社工,滿面笑容,這豈非代表大家也認同我的看法?另外,前中大社工系系主任馬教授,也曾是第三屆社工註冊局副主席,局長發文指註冊局民選成員不顧社會利益,同日又出席中大社工系場合,毫不忌諱。純粹巧合,抑或暗有所指?雖沒有明言,但也不需要明言,要業界瞎猜一下政府的力度有多狠。
不得不提,太監和高官所指那些不顧社會利益的註冊局民選成員,出席晚會的中大社工也有份投票選出來的!
藏鋒守拙 留有後著
四月有不透露姓名的註冊局委任成員向傳媒放料,一個月後終於有委任成員公開接受訪問,指出民選成員的不是,偏離國安精神云云。他就是范凱傑大律師。他是某NGOs董事會成員,又是管浩鳴領頭「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副秘書長,又是社協理事會成員,又是社工註冊局委任成員…….他像常遭球迷唾罵狂屌的貝鈞奇嗎?
有人四處招搖,但亦有人藏鋒守拙。最近社協理事會改選,會長一職由前前勞福局秘書長譚贛蘭擔任,而她也是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的副主席。譚雖是註冊社工,但退休後在社工界並非活躍,就算說是港大社工系客席教授,但任教科目並非核心課程,業界對她非常陌生。譚可能是退而不休,仍有一股熱血;但另一方面,她是否會被「培育」為下一屆註冊局民選成員的大熱?政府要增加註冊局委任成員數目之同時,也要確保下屆民選成員背景的安全系數。但起碼是,在行政會議通過修例建議後,譚馬上以「心連心」和「社協」的身份,支持政府對註冊局的修例行動。
總結
筆者認為,政府要修例,以介入專業監管機構,是今天無可厚非的現實。不過,要找理由以增加政府的說服力,但那些理由卻是直接攻擊現任註冊局民選成員,說成他們是「自己申請」修例,也間接不尊重有投票的業界同工,並不可取。何不採用其他直接的理由呢?例如:政府長遠需要高度控制註冊資格審批,開放內地優才來港成為註冊社工,將香港社工課程改革致具社會主義特色,批核內地城市開辦香港認可的社工培訓學院。坦白一點,業界的接受程度可能更高,反正大家也感到疲累了。
作者簡介:倫Sir
從事青年及戒毒工作22年;前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到英後乜都做,精神健康工作、Charity Shop義工、CIC組織、貨倉等等,十分襟撈!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