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車草劇團2024年推出的劇作《ANA》,是以移民為背景展開的故事,今年3月已在香港重演十三場,最近劇團更將它帶來倫敦,由5月9日起,一連三日,在Peacock Theatre 演出。身兼導演、編劇和演員的梁祖堯向《棱角》表示,故事由他的自身經歷改編,希望令英國的觀眾借這個故事去反思,這一刻「你好嗎」。
「《ANA》的故事裡面說的,是我由幼稚園開始認識的,人生裡面最好的朋友,當年我正在讀演藝學院,與當時的伴侶來到英國曼徹斯特探望她。」阿祖憶述當年發生的事,他的朋友在英國過得並不好,「屋很破爛,收入不足,電費都不夠錢交,我們睡在她屋內那道木樓梯的下面。」然後有一日,她在上班的時候突然之間不見了,「我們到公司樓下等她下班,卻等了很久都沒有出現,到最後我們上去問她的同事,她已經辭了職一個星期,但她每天都說她要上班,我們覺得很奇怪。」阿祖說,這就是《ANA》背後的真實故事。
阿祖坦言,從來沒有想過將這個經歷變成舞台劇,「但是我們前陣子,我們做了一套舞台劇,是12個編劇一起,說一些關於別離的故事,我就寫了一個,他們聽完之後說,這一件那麼私人的事,我應該自己寫成一套劇。」於是,他開始構思如何將在英國的經歷寫成一個劇本,但他並不想將那個經歷一模一樣地搬出來,所以花了很多心思,與它與移民英國的朋友連結起來。
「寫的時候我已經覺得這套戲是會在倫敦上演,有些情節是英國觀眾看的時候會很有共鳴。」阿祖在《ANA》的劇作中飾演Billy一角,他在戲裡面不斷問Ana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的這條問題,就是『你好嗎』,其實就是我作為一個編劇,想問現時身處英國的香港人的一條問題。」
阿祖認為,這條問題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很難答,「當你真的是要答這條問題的時候,其實你的心裡面,怎樣都有些東西在翻騰,你可以就這樣答『好啊好啊』,但你答完『好啊』的那一刻,你會質疑自己,裡面有一萬個疑問『你是否真的好?』」
雖然阿祖未試過長居於另一個地方,但他覺得離鄉別井一定會面對很多不同的難題,加上聽到不少移英港人的故事,相當感觸:「實際上面的經濟的不容易,無論如何你都會孤獨,而孤獨亦都是《ANA》這套戲的另一個議題。」
對阿祖來說,在如此動盪的世代,生活已經變得不再簡單,要答一句「很好」,就是要很感恩,「你要做到這麼簡單的狀態其實很不容易,你要流過很多的眼淚,你要失去很多東西,才明白簡單的快樂是甚麼。」
《回憶的香港》倫敦場畢生難忘
前年夏天,風車草劇團曾將《回憶的香港》帶來倫敦,阿祖表示上次的經歷畢生難忘,更直言沒有移英港人的支持,就不會出現《ANA》倫敦場。
「《回憶的香港》第一句走出來說的就是『香港』,以前是一個小小的漁村,說『香港』第一句,我們的眼淚已經湧出來,觀眾亦然。」阿祖說。
《回憶的香港》完場後,劇組安排了拍照環節,每晚在劇院外面都排了接近300名觀眾,「這件事很誇張,我們沒有經歷過,當時還有『熱浪』,大家完場後已經熱到衣服濕透,大家都再在外面排隊,他們會說自己從哪裡過來,來了多久,最喜歡哪一幕。」阿祖相當珍惜這些見面的機會,今次《ANA》倫敦站完場後,他亦與其他演員亦跟觀眾見面拍照。
有份演出Elton一角湯駿業,同時是《ANA》的導演與監製,他在完場後亦向《棱角》表示,沒有想過能將戲帶過來,「很激動!大家的反應很熱烈,那一刻謝幕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湧淚,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是很難得的。」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