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澳洲/亞太 【中醫基礎理論】節氣養生丨...

【中醫基礎理論】節氣養生丨北半球 – 雨水丨南半球 – 處暑

 

北半球雨水。包括香港、臺灣、英國、加拿大、美國。
南半球處暑。包括澳洲、紐西蘭。

雨水

  1.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個節氣。是春季第二個節氣。
  2. 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雨水,就是反映這個節氣期間雨水較多的現象。
  3. 氣候特徵:自然界的陽氣逐漸上升,氣溫回暖、天冷時藏於地中的水氣亦隨之向上,所以濕度逐漸增高,降雨量亦慢慢增多。是雨多、風多,天氣仍舊寒冷的節氣。
  4. 常見病例:春季氣象過敏症,表現因人而異,可以有疲勞、困乏、頭暈、焦慮、失眠、記憶力差、腹脹、食少、胸悶、關節疼痛甚至舊病發作等;春季還常發生流行性感冒、白喉、腮腺炎、流腦等呼吸道傳染病;發生肝炎、猩紅熱、水痘等傳染病;以及神經性皮炎、蕁麻疹、痤瘡等皮膚病;胃腸道疾病也時常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病等容易復發和高發的時期。此時,人的身體易積濕氣、易感風寒、肝火旺,也容易有皮膚乾癢的症狀。濕邪凝聚於體內,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形成過敏性疾病,如皮膚病、氣喘、過敏性鼻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5. 養生法則:養肝防風寒,補脾祛濕

「雨水」養生宜忌

飲食

  1. 宜多食甜味少食酸味食物:雨水節氣多雨、多濕。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脾五行屬土,喜燥惡濕,濕邪最易傷脾胃功能,所以多食甜味食物,可補脾益氣。例如,蓮子、紅棗、糯米等。雨水是春季第二個節氣,春應肝,肝氣易過旺,所以少食酸食物,防肝氣過旺。
  2. 宜多食祛除濕氣的食物:例如,薏苡仁、佩蘭、紫蘇、藿香、冬瓜、茯苓、芡實、紅豆、綠豆、黑豆等。
  3. 宜多食溫通陽氣的食物:由於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多食溫通陽氣的食物,可以有助人體陽氣升發,達到養肝的效果。例如,雞、龍眼肉、海參、韭菜等;調味料就有八角、生薑、京蔥、大蒜等。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氣升發。
  4. 宜多食蔬菜水果:雨水時節風多、天氣轉暖,氣候乾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嘴唇幹裂等現象,所以應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例如,黃芽白、菠菜、木耳、紅蘿蔔、蘋果、柑橘等。
  5. 忌食燥熱之品。例如,花椒、胡椒、羊肉等。

其它禁忌

  1. 宜按摩腹,運脾固腎:摩腹時應仰臥,以肚臍為中心,手掌在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二百次,有利於促進消化,補脾除濕,提高吸收能力,改進睡眠質量。
  2. 養生提肛:鍛煉宜平躺,兩手並貼大腿外側,兩眼微閉,全身放鬆,以鼻吸氣,緩慢勻和,吸氣同時用「意」提起肛門及會陰部,肛門緊閉,腹部稍用力向上收縮,屏住呼吸稍停二到五秒,再放鬆並緩緩呼氣,呼氣時腹部和肛門慢慢放鬆。一緊一送做九次,長期做可以固腎益精,提振陽氣。每次提肛運動三十次,每次持續五到二十秒(因人而異)。

穴位

  1. 公孫穴:在人的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或於第一蹠骨基底前下緣,赤白肉際處取穴,位於太白穴後一寸。黃帝複姓公孫。此穴以黃帝的姓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統治四方之意。在人體的正中央,主運化水穀精微,輸布全身,是人的後天之本,諳合統禦之道。公孫穴是第一溫陽大穴。經常用拇指按揉公孫穴,可以治療胃痛、嘔吐、腸鳴、腹痛、泄瀉、痢疾、心煩、失眠、腹脹、食不化、腳氣、足踝痛、月經不調、顏面水腫等。
  2. 天樞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取穴方式是肚臍旁開3橫指,按壓會有痠脹感處。經常用拇指按揉天樞穴,可以增強腸胃動力,幫助腸道蠕動。
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九日三月六日是
北半球雨水。包括香港、臺灣、英國、加拿大、美國。
南半球處暑。包括澳洲、紐西蘭。

處暑

  1.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是秋季第二個節氣。
  2. 「處」有停止、退去的意思,「暑」是炎熱、濕熱的意思。表示炎熱天氣即將過去。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氣溫逐日下降,雨量逐漸減少。陰氣增、陽氣減。
  3. 氣候特徵:處暑中午雖然炎熱,但早晚較涼,晝夜溫差大,氣侯逐漸乾燥。
  4. 常見病例:處暑後燥氣明顯,肺易受傷,容易出現咳嗽、腸胃炎和支氣管炎等症狀。
  5. 養生法則應選清熱且不過於寒涼的食材,也應當攝取適當的水分。養肺潤燥

「處暑」養生宜忌

飲食

  1. 宜多食滋陰潤燥的食物:處暑後燥氣明顯,肺易受傷,容易出現咳嗽、腸胃炎和支氣管炎等症狀。此時飲食宜益腎養肝和潤肺養胃,例如,蘋果、柚子、梨、枇杷、荸薺、蜂蜜、甘蔗、銀耳、百合、蓮子、蓮藕、芹菜等。養肺的首選,例如銀耳冰糖、百合蓮子等。金剋木,木相肝,所以多食酸性食物,如葡萄、石榴、橘子、山楂等,以此來達到保肝護肺的效用。此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2. 避免食辛辣、燒烤、油膩、生冷的肉食:少食辛辣燒烤食物,例如,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酒等。以免加重秋燥。另外,宜少食涼性食物,例如,西瓜和苦瓜等,否則會損傷脾胃。

其它宜忌

  1. 通風透氣,早晚添衣: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一定要確保室內通風,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就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
  2. 輕鬆運動:秋高氣爽,到戶外進行跑步、打拳、舞劍、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園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機體消除「秋乏」的感覺。尤其是舒展肢體的活動還能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要注意的是不宜進行高強度和劇烈運動,鍛煉時應以微汗為適,切忌大汗傷及津液。

穴位

  1. 定喘穴:「定」指安定或平定。「喘」指咳喘、哮喘。定喘穴具有止咳平喘的特別快的效果,故名「定喘」 。位於背部,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按摩定喘穴,能止咳平喘、治療治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肺結核、百日咳、頸項部扭挫傷等。
  2. 太淵穴:「太」指盛大;「淵」指水深處。意指穴當寸口動脈,血氣旺盛。位於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手掌心朝上,腕橫紋的橈側,大拇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筋內側凹陷處就是這處穴位。按摩太淵穴,能緩解嗽氣喘、咽痛、胸痺、腕掌關節痛、無脈症等,能補肺益氣、止咳化痰、治胸痛。

作者:黃炳鴻 澳洲註冊中醫師 撰寫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只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非醫療建議。使用網站內容不構成任何醫患關係。雖然已盡力確保這個網站上資料準確無誤,但並不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如果用戶正在尋求醫療建議、診斷和治療,他們應該諮詢自己的醫療或保健提供者。對於用本網站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