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意欲加強對香港宗教團體控制,曾經積極為人權、民主、自由發聲的天主教香港教區,作為中國教會的橋樑,積極與中國教區交流,被部分教友批評無視香港宗教自由受損,默不作聲。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月前更在澳洲交流活動中指,香港並沒有任何宗教迫害,前主教陳日君樞機未曾被監禁或軟禁。
天主教徒、被港府通緝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CFHK)政策和倡議專員許穎婷周二(21日)在《天主教國民周刊 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撰文,直言她已無法應周樞機呼籲,回港見證「宗教自由無損」。
許穎婷向《棱角》強調,撰文非為攻擊周樞機,明白其肩負重擔及處境艱難,但更希望他在海外公開發言時,會為因著教會堅持人權及宗教自由而選擇接近天主,現時無法公開發聲的一眾年輕信友,講出他們的心聲,讓他們見到教會有道德責任「為無聲者發聲」。
「在逆境中講出真相、堅守宗教自由,從來都不容易,但正正就是這份艱難,方體現牧者歷久彌堅使命。我衷心希望,香港教區領袖能夠重新審視自己在聖靈感召下的責任,記得教會最根本的價值,是真理及自由。」
教會未為年輕信友發聲爭正義和平
許穎婷在文中雖然有批評教區面對中國政治壓力下,出現更多自我審查、宗教教育滲入中國化及國族主義,部分宗教領袖亦傾向妥協,惟她指出教會長期為社會正義發聲,特別在 2019 年社會運動時,年輕示威者在教會中尋求道德引領,如同見證先知,持守良知為社會公義發聲,令當時教會年輕信友人數大增。
但近年教會為著與中國修和,重當「橋樑」角色時,卻著眼為中國「洗白工程」辯護,甚至呼籲信徒對中國官員抱持同情,無視 93 歲的陳日君樞機至今仍因 612 基金「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護照被收,不能自由出境,亦未曾為天主教徒,《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公開發聲,不曾為他爭取在獄中領聖體的基本宗教自由。
「周樞機可曾慰問黎智英,抑或那數百位秉持基督訓誨、以勇氣與真理為公義發聲的天主教政治犯與流亡信友?」周樞機在澳洲悉尼巴拉瑪打教區(Parramatta)交流活動亦提到,2019 年反修例運動及《國安法》後,有一批年輕人對教會「不作為」感失望而離開教會。
有學者曾向《棱角》指出,如果香港仍然存在宗教自由,香港教會就可以自由地舉行公開悼念六四的彌撒,積極就社會議題發聲的「正義和平委員會」也不需要易名,陳日君樞機不會人身自由受限。

當守的道:講真相亮真光
許穎婷跟《棱角》道明,她理解教會內對如何應對中國對香港宗教團體的控制有不同聲音,但更希望是教會領袖有道德力量,可以在逆境中講出真相,堅守宗教自由,令信徒在黑暗中找到真光。
「問題是現在有一方被噤聲,已經無法再表達他們的想法。作為香港教區主教,樞機在海外公開發言時,本可以運用他的道德權威同領袖地位,為這一班被壓抑、無法發聲的信徒出聲。」
她指周樞機對「共產黨也是人,也需要愛」一類言論,令全球不少信徒,以至香港教友及神職人員感到極度失望。撰寫文章是希望他知道這一批人不在少數,但因當前社會環境不能再發聲,「特別是年輕一代正正因為教會過去堅持人權及宗教自由,深受感動而選擇接近天主」,亦因今日教會狀況而選擇遠離教會,惟不代表他們遠離天主。
「作為一個天主教徒,我真心希望今日的教區能夠聆聽並看到這班人,明白他們的感受及信仰掙扎。教區領袖的言論對他們而言是有重量、有意義。」
「教會有道德責任去『為無聲者發聲』,在逆境中講出真相、堅守宗教自由,從來都不容易,但正正就是呢份艱難,方體現牧者歷久彌堅使命。我衷心希望,香港教區領袖能夠重新審視自己在聖靈感召下的責任,記得教會最根本的價值,是真理及自由。」
她衷心希望,香港教區領袖能夠重新審視自己在聖靈感召下的責任,「記得教會最根本嘅價值,是真理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