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於2023年推出分別「行業輸入外勞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香港勞權監察周三(26日)發表報告,指計劃至令最少輸入約71,000名外勞,是以往每年平均數字的23倍,當中建築、食飲及零售業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不跌反升,組織促當局停止以上3個行業的輸入勞工計劃,保障本地勞工。
報告引述統計數字指,以往香港每年平均輸入約3,100名外勞,自外勞計劃擴展後,外勞數字在兩年內上升至71,306名,升幅高達23倍。多個行業就業不足率不但未見改善,建造業就業不足率由3.3%升至3.9%,就業不足人數上升22%,由11,800人增至14,400人;零售業的就業不足率由0.7%升至1.2%,就業不足人數激增58%(由1,900人增至3,000人);而餐飲業的業不足率由1.3%升至1.9%,就業不足人數亦上升41%(由3,200人增至4,500人)。
另外,上述3個行業的失業率更加大幅上升,建造業失業率由3.9%升至4.4%,失業人數增加16%,由13,900人增至16,100人;零售業的失業率由3.2%上升至4%,失業人數增加16%,由8,800人增至10,200人; 餐飲業的失業率由4.3%增至4.7%,失業人數上升7.8%,由10,200人增至11,000人。
香港勞權監察批評,港府在無公眾諮詢的情況下,宣布設立輸入勞工計劃,繞過慣常勞工顧問委員會的審批機制,從中國引入達3.5萬名勞工。報告發現,擴大輸入外勞後市場勞工供應增加,相關工種的實際工資增幅卻跑輸大市。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表示,港府強推大規模擴大輸入外勞已嚴重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機會,「應立即停止計劃,避免『重災』行業如建造、飲食及零售業等失業問題繼續惡化。」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