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44%基層受訪者過去半年曾因節省開支而捱餓
- 每5名基層市民中有2人無法每日從食物攝取足夠營養
- 77%受訪者稱在選擇食物時最重視價格因素
- 「食德好」倡政府以免費或補貼形式進行資助
食物回收組織「食德好」早前進行調查,發現44%基層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曾因節省開支而捱餓;每5名基層市民中更有2人無法每日從食物攝取足夠營養。團體籲政府訂立全面食物政策,包括資助基層購買食物、改善食物標籤制度等。
「食德好」在今年7月以問卷訪問509名居於葵青及深水埗區的領取綜援、殘疾人士、低收入家庭等,調查發現32.8%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曾因經濟困難而減少用餐次數,另有44%曾因節省開支而捱餓,近40%曾擔心家中食物不充裕。
問卷又發現,在營養金字塔指標下,46.2%受訪者無法每日從食物攝取足夠營養,最多逾40%指是因食品價格過高,缺乏相關意識習慣及不符個人口味,則分別佔 28.5%和23.8%。而不少劏房、天台屋等住戶表示,沒有足夠煮食設施是膳食選擇和營養吸納的主要障礙。
問卷結果亦顯示,77%受訪者稱在選擇食物時最重視價格因素,約60%考慮營養價值,只有32%會考慮食物的可持續性和環境友好性。逾6成人對食物標籤關注度低;有人更反映選購貨品時關心食用期多於食物營養等。
「食德好」項目經理盧珏珊指,香港是高度依賴進口食品的城市,但氣候轉變、極端天氣等令世界糧食失收、供應不穩,整體食品價格上漲。不少基層市民為節省金錢,選擇價格和營養價值均較低的食物,如快餐、加工食品等,導致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她建議政府推出營養食物援助及膳食計劃,包括以免費或補貼形式進行資助,以減輕基層購買食物壓力;亦倡加強糧食安全網、本地食物供應等。
新聞來源:綜合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