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文化 港人入選皇家蘇格蘭美術學院...

港人入選皇家蘇格蘭美術學院年度展覽 以 AI 重構老人院聲音感覺

除倫敦藝術雙年展 (London Art Biennale)外,亦有香港人入選皇家蘇格蘭美術學院年度展覽(Royal Scottish Academy Annual Exhibition)。
Jack So 的《老人院 Nursing Home》以人工智能(AI)技術,重現他在長沙灣一間老人院探訪外父時,一直影響著他的景象、聲音,以及感覺。
他跟《棱角》訪問時,提到歷史源出公共記憶,當科技進化至自動化時,人類或自我封閉於自身感官世界,個人記憶毫無社會性交錯時,歷史將如何書寫。
「到時變咗人類有冇歷史呢?未來究竟有冇歷史呢樣嘢呢?」
Jack So 的前作《Hongkonger》曾獲日本海外港人組織「香港民主女神」的首屆香港自由藝術獎大獎。

Jack So 從事電腦編程及資訊科技行業,他說,一直透過藝術尋找自己真正的身份跟真正的自我。

問到為何不用裝置方法呈現,他坦言是資源問題,也是科技達至自動化以後,反思「真實」的方法。

「嚟到英國之後突然之間諗返呢件事,咁啱 AI Video 技術又可以做到。」

他的前作《Hongkonger》,也是利用電腦技術,在空無一人的地鐵車廂中,建構出大量空心鐵柱,試圖表達香港人感受,饒富想像。

公共記憶或被個人感觸取代 歷史難以編寫

Jack 提到,科技進展是人類社會自動化,AI 與程式只為自動化過程的一部分,「只不過而家就將一啲我哋以為唔能夠自動化嘅嘢都自動化咗,咁嗰個震撼性係好大嘅。」

他著眼公共記憶與歷史的關係,如果每人生活在自己的觸感世界之內,生活在自己的記憶之中,到底還有否共同經驗編織而成的「歷史」。

「其實幾十年前都已經有好多科幻小說講緊類似嘅嘢,我覺得可能喺十年之內,或者係下一代,所有人都係生活喺自己嘅世界裏面。」

「當 AI 可以模擬到所有觸覺之後,所有人都寧願生活喺一個虛擬嘅世界裏面,無論嗰個存在嘅形式係 VR,又或者係更加先進嘅 neural link之類。」

他不認為世界會變成跟電影《Matrix》一樣,所有人活在模擬的數碼空間內。

「但係就好接近喇,到時變咗人類有冇歷史呢?未來究竟有冇歷史呢樣嘢呢,定係所有人都生活喺自己嘅記憶裏面,而嗰個記憶係同所有人記記憶係唔同嘅,咁呢個都係一個好有趣嘅想著空間嚟嘅。」

作品已在 5 月到 6 月在愛丁堡的皇家蘇格蘭美術學院年度展覽展出,下一輪會於 9 月18 日到 10 月 4 日,於美國密芝根州的 ArtPrize 展覽展出。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