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英國會中國間諜案 |  副...

英國會中國間諜案 |  副國安顧問證詞揭被告明知涉間諜行為 曾於杭州見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蔡奇供出情報

英國國會中國間諜案案再有新發展,英國政府周三(15日)晚上公開副國安顧問 Matthew Collins 2023 至 2025 年撰寫的 3 份證詞,詳細披露一名被英國情報機關認定為中國國安部人員,自稱「Alex」的「浙江聯絡人」(Zhejiang Interlocutor)向英語教師 Christopher Berry 發放任務,向當時是國會「中國研究小組」(China Research Group)主任的 Christopher Cash 索取敏感情報並撰寫報告,協助中國幾近即時判斷英國內政以至對華立場,制定應對策略及政治決定,削弱英國政府跟中國政府的談判籌碼。
Collins 在證詞中分析,因 Berry 曾在 2022 年 7 月在杭州與時任中共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見面,「Alex」亦會要求他在短時間內交報告,認為中國政府對由 Cash 處獲得的情報相當重視。Cash 的參與亦令中國或有機會直接知悉首相以至政府的決策,危害英國的安全及利益,​​「否則極不可能安排中國最高層官員之一(蔡奇)與他會面」。
Collins 指出,中國政府特別緊盯保守黨及政府內部人士變動,對未來首相的對華政策深興趣,緊張辛偉誠(Rishi Sunak)會如何處理新疆強制勞動、中資收購英國晶圓廠(Newport Wafer Fab)展開國家安全審查的非公開細節、對孔子學院的態度,甚至是英國如何審視台海局勢等。
周三時,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雖然稱「絕對沒有」向檢控方指示政治方向,但 Collins 在今年 2 月及 8 月的證供中,均特別提到英國政府「務求與中國有正面經貿關係」,又引用工黨對中「3C」政策,稱要可以的時候「合作」、需要時「競爭」、在包括國家安全議題上必須「挑戰」時就挑戰,「加強理解、合作及穩定」 。
軍情五處(MI5)處長 Sir Ken McCallum 周四(16日)表示,中國特工每日都對英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透露過去一周曾採取行動,瓦解一宗涉及中國特工的關乎國家安全活動,又言對於間諜案最終撤控深感挫敗。
而前英國首相莊漢生(Boris Johnson)首席特別顧問甘明思(Dominic Cummings)昨日亦指,中國早於 2020 年已經成功入侵英國政府機密數據傳輸系統「Strap」,獲取極大量的最高級別機密信息,保守黨前保安大臣董勤達(Tom Tugendhat)指大體上正確,但政府、MI5 處長反駁指「最敏感」機密沒有流出 - 即其他級別機密或已被洩漏。
英國國會情報暨安全委員會(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ommittee of Parliament)以及國會兩院國家安全策略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已決定開設正式調查委員會。「中國研究小組」創辦人,前保安大臣董勤達(Tom Tugendhat)炮轟兩大黨利用此事玩弄政治,而非關注國家安全,又指責政府缺乏領導力,「到底你們是站在哪一邊的?Well, who the hell’s side are you on?」
Cash:你現在算是踏入間諜圈了

證詞中亦引述從 Cash 及 Berry 電子設備搜獲的通訊,提到 Cash 清楚知道直在進行間諜行為, 曾向 Berry 表示「你現在算是踏入間諜圈了」(you’re in spy territory now)。此外,Berry 還基於 Cash 提供的情報,向「Alex」披露與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董勤達(Tom Tugendhat)和凱恩斯(Alicia Kearns)進行秘密會議的台灣國防官員身分,以及他們討論有關台灣應對中國潛在攻擊的策略。

Collins 2023 年的第一份證詞已明確提到中國政府及中共的行為,對英國人民繁榮與安全構成「威脅」,建議需要加強國家安全保護(We will increase our national security protections where Chinese State (CCP) actions pose a threat to our people, prosperity and security),明言若認為 Berry 和 Cash 向中國政府傳遞敏感情報的行為不損害英國安全和利益是「錯誤」,加上兩人獲取的資料和分析準確度高,使中國政府能夠比較英國政府在特定議題上的公開說法和實際行動,從而削弱英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的談判地位。

事件引發無數人質疑,為何工黨政府在得知皇家檢察署會撤控下仍無所作為。其次,根據 Collins 的證詞,為何皇家檢察署表示只差最後 5% 的關鍵證據而無法起訴。根據刑事檢控專員(DPP)Stephen Parkinson 所指,缺少的 5% 證據是用來證明中國是「危害國家安全」,惟政府沒有提供相關資料。

證詞反覆強調工黨對華立場

值得一提的是,Collins 及後的第二、三份證詞卻一改當初立場,反覆強調現任工黨政府的對華立場,其中第三份更提到「然而,我必須強調,英國政府致力於尋求與中國建立積極的關係,以加強理解、合作與穩定」(It is important for me to emphasise, however, that the UK government is committed to pursuing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to strengthen understanding, cooperation and stability),「英國政府相信英國需要繼續與國際伙伴在貿易及投資合作,來促進經濟增長,同時保證我們的安全及價值不會受損。」等。

儘管工黨政府表示起訴失敗是根據基於保守黨政府當時的立場,中國沒有被指定為「國家安全威脅」;現任保守黨黨魁栢丹娜(Kemi Badenoch)則曾反駁,稱當時的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及辛偉誠(Rishi Sunak)曾多番稱中國為「威脅」。

據報,Cash 在國會「中國研究小組」與董勤達、Neil O’Brien 及 Alicia Kearns 有密切合作。

英國國會兩院國家安全戰略聯合委員會主席 Matt Western 在宣佈成立調查委員會後,詢問內閣辦公室次官、議會秘書 Chris Ward 會否派大臣及公務員出席委員會聆訊。 Ward 表明會派人出席,但為證詞加入工黨政策辯護,旨在描述「更廣泛的背景」,又堅稱政府官員無介入。

Neil O’Brien 指 Collins 在補充證詞中包含工黨的政策,認為這些新增的內容讓「中國是個威脅」的論點變得「不那麼清晰」(less clear),並對皇家檢察署如此證詞但撤控感到震驚。

《泰晤士報》政治版編輯 Steven Swinford 在 X 發文質疑,為何皇家檢察署如此糾結 Collins 的用字,認為證詞中提到中國的大規模間諜活動對英國的經濟繁榮、復原力和民主機構的完整性構成威脅,「這樣還不夠嗎?」

外交事務特別委員會主席方璧琳(Emily Thornberry)則認為,皇家檢控署應直接將證據提交給法院,關鍵在於如何說服陪審團相信中國對英國國家利益構成威脅,並非常肯定陪審團會接納相關說辭。

新聞來源:《BBC》、《泰晤士報》、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