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香港主權移交當日,香港再無集會,僅餘基督教及天主教合辦祈禱會,承繼多年傳統。
香港的分享及祈禱會以「與香港同行,在地的福音」為題,繼續由天主教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前身為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及基督教組織合辦。
電影導演周冠威頌揚在囚者猶如獅子山,認為教會應更多為公義發聲,「我哋返教會就係為咗上街。」
英國方面,移英港人及台灣人除到白廳(Whitehall)內政部門外集會,反對中國超級大使館計劃,再經唐人街步行到香港駐倫敦經貿辦門外,悼念四年前在銅鑼灣用刀刺傷警察後自殺身亡的梁健輝。
完場前,主辦方在倫敦香港經貿辦門前撒溪錢,並指懷疑經貿辦為應對示威,將門前香港區徽包上塑膠保護膜,惟一撕即破。
被香港政府懸紅百萬的鍾翰林跟《棱角》分享,認同集會參與人數較以往少。「係恐懼定跨境鎮壓?是否行禮如儀?組織者要諗諗。」
他指,更要深思如何動員及說服參與者,如希望通過行動參與去帶來改變,到底有何實則成果可致。
香港教會祈禱會:念記希望
分享的首位獻主會港人神父馮景豪提到,聚集在此正是念記香港仍有一絲希望。
以往合辦的香港基督徒學會因已解散,今年由基督眾樂教會及關注保育組織「態道」合辦。
自 2003 年起,基督教團體及天主教教會機構均會在遊行前,於維園音樂亭舉行「七一祈禱會」。
2020 年後因《國安法》實施,民間人權陣線再無法舉辦遊行,以至翌年解散,祈禱會改於教會會堂內舉行。
周冠威:在囚者猶如獅子山
據基督教媒體《時代論壇》報道,及《棱角》綜合現場參與者記錄,電影導演周冠威分享時,提到祈禱會主題會想起「不可抗力」,惟他強調「那份不可抗力,是上帝要我講公義。如果7月1日在教會裡不談公義,我該說甚麼?」
他指,信徒面對社會的不可抗力時,不會感到恐懼,而是看見行使公義使命。
「如果7月1日在教會裡不談公義,我該說甚麼?」他曾拍攝《十年》、《時代革命》、《幻愛》、《一人婚禮》等電影。
周特別提到在囚的政治犯,指他們為義受逼迫,不具名提到當中三位「猶如三座獅子山,每一座都屹立不倒地堅固牆外的人。」
「正因為他們的堅持,鞏固了我們的心靈。而我作為公眾人物,在7月1日不公開為他們禱告或發聲,我覺得『好唔舒服』。」
周冠威又多次提及香港人的心靈正受仇恨、恐懼和創傷困擾,但教會卻隻字不提,對公開談論這些事顯得忌諱,反而擔心自身會倒閉、被摧殘。
他引述該電影中《自焚者》中被刪去的對白:「我哋返教會就係為咗上街。」
「香港的公民組織逐一瓦解,但最強大的組織是甚麼?是我們 — 香港教會。當政權尚未對付我們的時候 … 即使要對付,我們都應『拚死』行出來。」
「藍藍的天」伍自禎:只是想做一件正確的事
「藍藍的天」出版社總編輯伍自禎在祈禱會上,形容被拒參展書展,或者被要求下架書本,社會是「有話不可好好說」。
「我只是想做一件正確的事。我想生存,我想生存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而非一個受壓制而不能做正確的事的地方。」
同場分享者尚有新福事工協會總幹事梁友東牧師及民社服務中心社工林琪,分別就貧窮問題和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SEN)的照顧者問題進行分享。
甘浩望神父亦提及人大釋法影響港人內地子女居留權,以及香港經濟問題。
七一刺警案迄今四年
2021 年 7 月 1 日晚上約十時,50 歲的梁健輝在銅鑼灣 SOGO 門外,用刀刺傷一名在現場站崗的警察,隨後以刀自刺戕心臟,當晚在醫院逝世,香港警方將案件定性為「孤狼式恐怖襲擊」。
隨後數年,有港人均在七一當晚,嘗試在SOGO 門外或行人專用區獻花悼念,均被警察扣查或帶走。
其中來自中國的中文大學法律博士學生曾雨璇,因 2023 年元旦在該處展示梁健輝的素描,並在地上攞放蠟燭及花束進行悼念,被控於煽動的相關罪名。
她被判囚 6 個月後,遭遣返中國,下落未明。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