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內政部周三(14日)發佈一份應對跨境鎮壓的新指引,提醒在英人士如遇恐嚇、跟蹤或騷擾等針對性威脅,應即時聯絡警方。當局強調,任何外國勢力若試圖干預或傷害在英個人,政府不會坐視不理。
被港府懸紅百萬港元通緝的劉珈汶及劉祖廸曾多次面對跨境鎮壓的威脅,二人均向《棱角》表示歡迎英國政府終踏出第一步,承認並開始正視問題。
該文件詳細定義「跨境鎮壓」,指出這類行為多由外國政權針對流亡異見者、持不同政見的社群成員、或被視為政權威脅的人士,包括虛假資訊攻擊、網上滋擾、實體監控、語言或肢體恐嚇、強迫回國,甚至暗殺或未遂襲擊。
《棱角》上月亦曾報道,有受中國控制的社交媒體假帳戶,針對香港公民社會及傳媒,嘗試煽動反港人移民情緒。新指引形容:「這些行為或許影響的人數不多,但對個人構成的危害可非常深遠。」
文件列網絡及個人安全建議
文件亦提出一系列網絡及個人安全建議,協助有機會成跨境鎮壓目標的在英人士保護自己。在網絡防護方面,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可為市民提供風險通報及技術支援,建議用戶啟用雙重驗證、採用強密碼,並妥善備份重要資料,同時謹慎對待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及檔案。
在人身安全方面,當局鼓勵市民改變日常路線與時間表,減少公開個人地址,盡量在有人陪同下外出。文件亦建議與可靠人士分享行蹤與緊急應變計劃,如發現可疑人物或車輛反覆出現,應避免直接接觸,反而應引導他們出現在設監控鏡頭或警方巡邏範圍內,以便當局掌握情況。
這份指引旨在提醒社會關注境外勢力干預英國境內個人自由的風險,同時強調英國警方有責任調查每一宗懷疑個案,並在必要時採取行動。
劉珈汶:算是好開頭 劉祖廸:一個小突破
港府先後公布三輪通緝名單,累計19人被國安處懸紅通緝,其中包括前香港區議員、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高級國際倡議幹事劉珈汶。今年三月,有英國居民收到匿名舉報信,呼籲將劉珈汶帶到中國大使館並可獲取懸紅賞金,令人擔心被通緝在英港人的人身安全。
劉珈汶表示歡迎英國政府首次以官方文件,列明「跨境鎮壓」的定義及相關指引,「是公開承認有跨境鎮壓問題的存在,對於我們的倡議工作而言是好事,雖然不算是好大步,但算是一個好開頭。」
劉指以往曾向警署報案,但普通警察將事件歸類為一般「仇恨犯罪」(Hate Crime)或反社會行為,難以採取針對性措施保護受跨境鎮壓威脅的人。
另一名國安處懸紅通緝的流亡港人劉祖廸,在被通緝前已在英國被人暴力襲擊,被通緝後亦多次面對不同攻擊。劉祖廸向《棱角》表示,支持當局發文件列出各項指引,形容是在英港人倡議者爭取了四年的成果,「初期警方根本沒有理會在英港人面對的跨境鎮壓威脅,到了今天,終於發表相關指引,我認為是一個小突破。」
他說,數星期前有聯同其他在英港人倡議者與不同議員見面,就多項保護港人措施作討論,呼籲港人可以密切留意政府陸續推出的政策。
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