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英國/歐洲 英國大選| 港人勤做功課了...

英國大選| 港人勤做功課了解英政 首投族懷矛盾積極參與

英國大選預計今年底舉行,亦是英國政府推出BN(O)簽證後首次大選,部分以BN(O)簽證移英的香港人將成為「首投族」,在異鄉投票選出下一屆執政黨。《棱角》採訪多位移英港人,了解他們關注的議題及參與投票的心情,有人為善用選票努力備課、有人多次向議員交流表達意見、有人積極與本地組織連結,冀將港人聲音帶出同溫層。

3年前與丈夫和女兒一同移居英國諾定咸(Nottingham)的「豆豆媽」(化名),受2019年「反送中運動」啟發,由以往不關心政治、從未投票、到逐漸認識民主的重要性,今年將首次參加英國大選投票。她坦言,5年前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有機會在英國投票,現在心情複雜,「講到底,其實係唔開心嘅,但冇辦法,既然行到呢一步做到幾多得幾多」。她認為以後或無法在香港投票,因此會更珍惜在英國投票的機會。

豆豆媽正重新學習英國所有政黨的背景及政府架構,剛升中學的女兒是她的「小老師」。「我女兒在學校的類似通識科課程剛好在教授相關內容,女兒會分享在學校學了什麼,我又可以藉此了解多些,例如國會和政府,他們分別的運作和角色是什麼。」此外,她也有瀏覽政府及各政黨的網站,了解不同部門與政府的關係。

因受中國及香港政權影響決定移英,豆豆媽最關心的是英國的對華政策,她一直留意著首相辛偉誠的近期取態,「他曾承諾關閉孔子學院,現在又反口覆轍,近來對華態度又曖昧。相反,工黨曾表示,無論是在商業、技術發展、貿易等,英國應擺脫中國對英國的影響。」雖然如此,但她指最後一票也不一定投工黨,「那個黨參選政綱在對華政策着墨最多,我便很大傾向會投他們一票。」

另一位即將參與大選投票,居住在雪埠(Sheffield)的前區議員張嘉莉同樣關注對華政策。她認為,在英國的政治生態中,「對黨不對人」的現象比香港更甚。「即使該位議員做了多少地區工作,若他所屬的政黨的政策完全不能接受、對華立場不夠強硬、或無法許下有關的競選承諾,我仍然難以投他一票。」

張嘉莉曾聯繫當區的國會議員見面,藉此表達意見。她認為,除了曾經為港人或對華政策發聲的議員外,其餘大部分議員並不了解香港人關心的議題和處境。她鼓勵移英港人多聯絡自己區的國會議員,提高議員在對華政策上的意識和港人身分的敏感度,「可以寫信或約見面,今年是大選年,相信他們會積極回覆。」

去年被港府懸紅通緝的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移英後首次參與大選投票,他形容這是人生第一場真正的民主選舉投票。「投票的考慮標準對比香港的確有不同之處,對政黨的實質期望有提高,政綱所發揮的影響力和效用亦更大,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是應有的民主素養。」他特別提到,英國的政治架構與香港相距甚大,如「由下而上」的選舉制度,選民可以投選執政黨,以非由首相一人獨大、英國的「左、右翼」與香港的定義亦不相同,投票前宜作深入了解。

蒙兆達移居英國後創立「香港勞權監察」,他認為參與公民社會工作有助他更了解本地政治生態及與政黨溝通。「一方面與其他在英港人組織連結;另一方面,我亦有機會接觸本地工會組織,與他們一同關注香港受打壓的工人運動,透過與他們聯繫,有機會向政黨反映對未來政策改革的意見。」蒙兆達表示暫未有「心水」政黨,但會首先著眼主要政黨對中國的立場,其次便會關注他們對移英港人的就業支援政策。

作為「首投族」,張嘉莉和蒙兆達同樣感覺到心情矛盾,「身為香港人可以在一場由下而上的民主選舉中投票,但不是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參與。這正正突顯港人為何重視英國的對華政策,已經離開的我們仍然想為香港努力爭取多一點點。」張嘉莉苦笑道。蒙兆達則冀盼相同的畫面,有天能在香港上演,「有時會問,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香港才能有實現民主的一天?那麼我們便可在自己熱愛、最有歸屬感的地方,投下民主的一票。」

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