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港人媒體《綠豆》於周三(6日)發布與英國前駐港總領事賀恩德(Andrew Heyn)專訪的片段,賀恩德首次披露,英國政府於 2019 年曾考慮大規模撤離,但他認為「根本不可能實行」(I don’t think it could ever have been done)。
他又強調,英國仍有為香港負上歷史責任,因此推出BNO簽證計劃。
武警靠近邊境成考慮撤離因素
近日英國政府解封的1989年機密文件顯示,英國政府在「六四事件」前後曾內部討論撤走大量港人。賀恩德在專訪中披露,在2019年反修例示威期間,示威者曾佔領香港國際機場(「和你飛」示威),亦曾出現暴力場面。
而當時很多證據顯示,深圳邊境集結了武裝警察部隊,因此英國政府需要考慮,這些部隊越過深圳河進入香港時,英國應該怎樣做。
他指當時英國政府曾考慮大規模撤離在港英國公民或其他人士,當局關心香港會否實施軍事管制,不能自由進出香港,但又承認大撤離實際上並不可能執行。
BNO計劃是「最有力的回應」
不過,賀恩德強調英國仍有為香港負上歷史責任,包括推出BNO簽證計劃。他指計劃是因應《香港國安法》而衍生出來,並認為相比起發聲明、暫停引渡協議等措施,BNO簽證計劃是「最有力的回應」(our most powerful response)。
他又指,移民議題在英國相當敏感,尤其是政府當時打算開放給 BN(O) 持有人在英國工作、讀書,他們不得不考慮英國國內以及政府內部的反應。
他提及,曾經在駐港總領事館保安區內的一個會議室,出席由時任外相藍韜文(Dominic Raab)主持的視像會議,與會者還包括一向就移民議題採取強硬立場的時任內政大臣(現為保守黨影子外相)彭黛玲(Priti Patel)和大部份內閣成員。
他表示彭黛玲 100% 支持 BN(O) 簽證計劃,而反移民組織和政黨當時沒有開聲反對。
彭黛玲於 2021 年 12 月曾私下遊說保守黨議員,反對一項擴大 BN(O) 簽證計劃範圍的修正案,令她支持BNO計劃的立場備受質疑。
當時,前內閣大臣祈達文 (Damian Green) 提出《國籍與邊境法案》(Nationality and Borders Bill)的一項修正案,建議擴大 BN(O) 簽證計劃的適用範圍,允許任何來自香港、父母至少一方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人士,也能符合申請資格。
現年 63 歲的賀恩德,在 2009 至 2013 年曾任英國駐緬甸大使,並在 2016 年 9 月至 2020 年 12 月擔任英國駐港澳總領事。
2020年,他卸任駐港總領事時同時退休,離開英國政府。
編按:賀恩德在訪問中提到「解放軍集結在深圳邊境 with the PLA in Shenzhen and around Shenzhen」。
經查核後,2019 年 8 月 12 日,《人民日報》首先在 Facebook 上傳「大批武警車隊深圳集結」的影片。
8 月 15 日,《路透社》報道確認有大批武裝警察車隊在深圳灣體育中心聚集。
武警部隊和公安不同,前者與解放軍一樣完全實行軍事化管理,後者則屬於機關事業編制,而武警也不屬於解放軍,只有在戰時解放軍人力不足時,武警才有可能被編入解放軍並且上陣。
《棱角》認為需要補充 2019 年的情況,指明當時為武警集結在深圳邊境,而非解放軍。
新聞來源:PoliticsHome、《綠豆》、《路透社》、棱角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