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Shibani Mahtani和《大西洋》雜誌專欄作家Timothy McLaughlin合著有關香港2019年抗爭的新書《Among The Braves: Hope, Struggle, and Exile in The Battle for Hong Kong and The Future of Global Democracy》周二(11月7日)出版。書中披露了黃之鋒曾在《港區國安法》頒佈前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尋求庇護,但最終遭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領導的國務院拒絕。書中亦提及美國曾考慮放寬港人移民美國的建議,但最終沒有實行。
《Among The Braves》一書主要講述2019年香港反修例抗爭運動的前因後果和後續發展,當中一節「The Hong Kong Activist Who Called Washington’s Bluff」披露了黃之鋒尋求美國政治庇護的經過。該書稱,已因其他案件失去護照的黃之鋒,於《國安法》生效前夕的2020年6月30日早上,走進中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對面的聖約翰大廈內的領事館辦公室,與兩名美國外交官會面。黃之鋒在會面結束時向兩人表示:「我不想離開,我想去美國領事館。」然而,聖約翰大廈的領事館辦公室與領事館不同,並不屬於受外交領事保護的範圍。
該書稱,黃之鋒尋求美國庇護的計劃,得到在美的香港眾志前常委敖卓軒幫助,利用與美國政界的人脈進行溝通。據指敖卓軒曾透過中間人,向一位可直接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溝通的國會議員求助,但最終未獲回應。
至《國安法》通過後的7月1日,美國立場依舊,黃之鋒不但不能進入美國領事館,亦不能於美國境外申請庇護。敖卓軒於是以黃之鋒的名義向蓬佩奧發電郵,稱:「我正面對實實在在的危險,將成為被捕的主要目標,我請求美國保護……包括能安排我到美國作庇護申請。」
該書指,蓬佩奧召集了多名官員討論事件,會上有人認為,美國當時快將以涉嫌間諜的名義關閉中國駐侯斯頓領事館,官員擔心若黃之鋒此時藏身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或會遭北京報復性關閉駐港總領事館,甚至可能拘捕在港美國人以換取黃之鋒。
此外,與會官員亦考慮到將黃之鋒送走的選項,但由於唯一路徑只有水路,擔心會遇到解放軍海軍而形成國際事件,故蓬佩奧及他的團隊決定美國不能讓黃之鋒進入領事館,亦無法協助他離港。一名參與決策的官員向該書作者坦言:「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面前,需要試圖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該書又指,有關決定並未向黃之鋒解釋。直到當年8月,敖卓軒再向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及參議員魯比奧求助;而流亡英國的羅冠聰亦曾私下與蓬佩奧見面並講述黃之鋒的困境,但事件仍無轉機。黃之鋒最終在當年9月被捕。
該書同時亦揭露了蓬佩奧的團隊在《國安法》實施前曾提出向香港人開放特殊的移民渠道。據稱特朗普亦表明「喜歡這個主意」,但該提議最終因總統政治顧問米勒(Stephen Miller)反對而告吹。在共和黨內屬極右翼的米勒因其極端的反移民及反難民立場而知名。
新聞來源:自由亞洲電台、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