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紐約市市長選舉,周二(4日)由 34 歲的候選人曼達尼 (Zohran Mamdani)以過半得票勝出,擊敗無黨籍前州長科莫(Andrew Cuomo)與共和黨籍候選人斯留瓦 (Curtis Sliwa)。
今次投票人數超過 200 萬,創 1969 年以來新高,投票率亦突破 38%,改寫 2001 年來不斷下跌的趨向。《紐約時報》認為,曼達尼當選亦為民主黨進步派帶來希望,科莫即使祭出 4,000 萬競選資金,亦不能扭轉當地居民厭倦建制勢力。
曼達尼將是紐約市首位什葉派穆斯林市長,他競選時一直以降低市民負擔及生活成本(affordibility)為主軸,提倡凍結租金增長、免費向公眾提供更快捷的公共巴士服務、免費託兒服務、建設社會房屋等。
自認是民主社會主義者(Democratic Socialist)的曼達尼,其中一個備受爭議的政綱是由市政府成立五間食品雜貨店,提供價廉物美的貨品,被譏為不切實際亦無助降低成本,甚至類同共產主義。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曾批評曼達尼是共產主義者,揚言開除其公民權,認為他的勝選將是一場災難。特朗普甚至曾揚言,如曼達尼擔任市長,即暫停紐約市的聯邦政府經費。偏右的《紐約郵報》頭版更稱紐約為「(共產紅)蘋果」。
但他的親和力成功爭取大量年輕選民支持,亦獲得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以及拉美裔民主黨眾議員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簡稱 AOC)支持,在年輕的中產選區大勝。
更有網民再拿出六月時的政治笑話,笑言整個紐約市「一片紅」,前州長科莫的支持者 Cuomintang 僅餘傳統工人階級社區史丹頓島(Staten Island),如同國民黨(Kuomintang)一樣。

「如果都住不起,紐約是世界最好城市又如何?」
曼達尼出生於非洲烏干達一個印度裔家庭,現時為紐約州議會皇后區(Queens Borough)代表。
曼達尼父親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母親是電影製作人。曼達尼五歲時,與家人搬到南非開普敦居住,七歲時搬到紐約市。
曼達尼勝選後演講中,除感謝市民、家人與競選團隊志工外,更強調政治權力將回歸人民手中,憶述自己作為「9/11事件」後成長的孩童,在信仰與身份認同上所經歷的痛苦體驗,並直言「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是紐約至今少數仍被大眾普遍接受的偏執之一。
他表示,自己一直致力於成為一名捍衛「所有紐約客」的候選人,而非僅僅是「那個穆斯林候選人」。
「每位穆斯林的夢想,無非是希望獲得與任何其他紐約客同等的待遇。」他說:「然而,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被告知要降低期望,並對所獲的些微善意感到滿足。這種情況夠了。」
新聞來源:《紐約時報》、《紐約郵報》、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