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中國 波蘭成台灣無人機最大出口國...

波蘭成台灣無人機最大出口國 減中國依賴 中國資訊戰散「台灣失敗論」 

《彭博》周四(26日)報導,波蘭為增強國防實力,以防範俄羅斯威脅,同時減少中國依賴,今年大舉購入台灣製無人機,佔總出口近六成。
波蘭九月初多次受俄羅斯攻擊無人機深入領空,一度啟動北約(NATO)第四條條款,要求協約國聯防。
《路透社》周四亦獨家報道,中國的無人機專家正協助被制裁的俄羅斯國營軍工企業 IEMZ Kupol 發展攻擊無人機。美國早於去年制裁兩家中國無人機公司,其中一間被指為 Kupol 製造無人機引擎。
即管台灣開始進入歐洲軍工產業鏈,中國及中共仍不斷宣傳台灣無力應對入侵。
台灣公民組織「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周一(23日)發表報告,揭露中共利用台灣主流媒體、政治人物、政論名嘴與網紅進行資訊戰及認知作戰,有系統地宣揚「台灣失敗論」,營造「台灣弱小、無法自主」的印象。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兩名前美國外交官及國際關係學者 Philip H. Gordon More 及Ryan Hass 亦在《外交 Foreign Affairs》撰文,駁斥近來被放大傳播,指台灣過於左傾而失去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支持的文章。
他們認為,正正是中共正結合使用宣傳、滲透和軍事壓力,企圖削弱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並說服台灣居民接受政治和解,承認台灣是中國主權領土的一部分。
波蘭減中國依賴  抗俄進侵

截至今年八月,波蘭共進口達 3200 萬美元的台灣無人機,而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則有約 700 萬美元。

台灣無人機生產商其昜先進科技(Ahamani)近年改為研發專重載物流無人機、長距離監控 e-VTOL 以及其關鍵零組件,其董事長龔子琪認為歐洲是非常重要的市場,更指全球無人機企業都在尋找非中國供應鏈「非紅色供應鏈」,而全球無人機摩打和電池均短缺。

他向《彭博》分析,波蘭需求之大令他們要考慮在波蘭設廠,波蘭最大無人機公司 WB Electronics 已向其昜建議聯合生產無人機。《信傳媒》亦引述廠商消息,指有台灣無人機公司已低調前往立陶宛設廠。

烏克蘭戰爭後無人機需求大增,WB Electronics 有在烏克蘭生產無人機,亦有向烏出口,去年收入倍增,達近 30 億 zloty(約 8.29 億美元、64 億港元、6.13 億英鎊),比戰爭前 2021 年增長 10 倍。

9 月 9 日,俄羅斯攻擊無人機多次波蘭深入領空,波蘭一度啟動北約(NATO)第四條條款,要求協約國聯防,並於 10 日聯合行動,殲滅入侵波蘭領空的俄軍無人機。

俄羅斯聯合中國發展無人機

台灣去年由經濟部領隊九月成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大幅度與波蘭等東歐國家合作輸出無人機。

而今年九月初的波蘭國際國防工業展(MSPO),台灣國防產業代表團與波蘭、烏克蘭業者簽署合作備忘錄,聚焦無人機領域。

各國取台灣棄台灣原因,或因中國正與俄羅斯合作發展軍用無人機。

《路透社》周四獨家報道,中國的無人機專家正協助被制裁的俄羅斯國營軍工企業 IEMZ Kupol 發展攻擊無人機。

去年9月在中國本土專家的幫助下,Kupol 製造「鷹身女妖-3」(Garpiya-3)新型無人機,部分用於攻擊烏克蘭,設計亦有參考伊朗無人機「見證者」(Shahed),可於長距離自主飛行至預定目標後俯衝自爆。

美國早於去年制裁兩家中國無人機公司,直指廈門林巴赫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Xiamen Limbach Aircraft Engine Co., Ltd.)製造「鷹身女妖」(Garpiya)系列的引擎。

中國資訊戰散「台灣失敗論」

台灣開始進入歐洲軍工產業鏈之際,中國及中共仍不斷宣傳台灣無力應對入侵。

台灣公民組織「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周一(23日)發表報告,揭露中共利用台灣主流媒體、政治人物、政論名嘴與網紅進行資訊戰,有系統地宣揚「台灣失敗論」,營造「台灣弱小、無法自主」的印象。

組織分析,中共做法是想說服讀者相信台灣弱小、無法自主,令人對台灣的現狀或前景失去信心,進而認為台灣必須倚靠他國、放棄自主的不合理或帶有操弄特性論述集合。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兩名前美國外交官及國際關係學者 Philip H. Gordon More 及Ryan Hass 亦在《外交 Foreign Affairs》撰文,駁斥近來被放大傳播,指台灣過於左傾而失去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支持的文章。

他們認為,正正是中共正結合使用宣傳、滲透和軍事壓力,企圖削弱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並說服台灣居民接受政治和解,承認台灣是中國主權領土的一部分。

兩人分析,台灣的民主和公民社會堅固,內部分歧往往被誇大,內部韌性甚好;經濟影響力上亦因台積電而經濟強勁;而國軍正積極實施不對稱防禦戰略,使自身「刺手難嚥,難以吞食」,以及多方尋求國際實則支持。

「台灣面臨來自中國的嚴重威脅和來自華府的不確定性,但它擁有自主權和資源來塑造自己的未來。」

新聞來源:《彭博》、《中央社》、《信新聞》、棱角編輯部

支持我們:https://points-media.com/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