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政府周三(12月20日)表示,將入稟對英國政府的「北愛遺留問題法案」(Troubles Legacy Act)提出法律挑戰,挑戰主要是針對該法案為上世紀60至90年代北愛爾蘭暴力衝突中的犯罪行為提供特赦。
受到爭議的「北愛遺留問題法案」於2021年由前首相約翰遜提出,當時英國政府表示法案旨在為北愛問題「劃清界線」。該法案為上世紀60至90年代北愛爾蘭暴力衝突中,包括謀殺在內的犯罪行為提供特赦,並終止了與衝突相關的所有新聆訊和民事訴訟。然而,反對者批評法案赦免了不少兇徒,並剝奪了受害人尋求公義的權利。儘管法案受到愛爾蘭政府和所有北愛爾蘭政黨的一致反對,但法案還是在今年9月被通過而正式成為法律。
愛爾蘭政府將根據《歐洲人權公約》提出訴訟挑戰英國。愛爾蘭副總理Micheál Marti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儘管愛爾蘭政府和其他人均對此表明了立場,英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地推動法案。我亦為我們需要作出這個決定感到遺憾。」
他補充道:「我們對這個法案的立場並非獨有。一些國際觀察員,包括歐洲理事會人權專員和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也對法案抱持非常保留的態度。最重要的是,法案受到北愛爾蘭人的反對,特別是暴力衝突中的受害者和其家庭。」
歷史上,英格蘭自中世紀開始即對愛爾蘭展開入侵,並最終於1800年徹底吞併愛爾蘭成為聯合王國的一部份。然而英國政府一直對愛爾蘭人採取歧視性壓迫政策,並掠奪當地人的土地予英裔進行殖民,令愛爾蘭人對英國統治的反抗此起彼落。而愛爾蘭人主要信奉天主教、英裔殖民者主要信奉新教的宗教分野,及19世紀中葉的愛爾蘭大飢荒,亦加深了雙方的矛盾。在經歷獨立戰爭後,愛爾蘭最終在1921年脫離聯合王國,成立愛爾蘭自由邦(後再改制共和國),然而被英裔新教徒殖民最深的北愛爾蘭則被保留在聯合王國內,為日後的衝突埋下伏線。
至上世紀60年代末,受美國民權運動啟發,北愛天主教徒亦開展平權運動,要求英國政府改革對天主教徒不公的選舉制度。然而此舉引來親英的北愛新教徒強烈反對。雙方矛盾再度升級,最終一發不可收拾。親英派和愛爾蘭民族派各自組織民兵,並對對方展開恐佈襲擊,包括暗殺對方領袖、屠殺對方平民、炸彈襲擊、縱火破壞等等。這場長達30年的暴力衝突最終造成3500多人死亡,成千上萬人受傷。北愛爾蘭問題直至1998年《貝爾法斯特協議》簽定後才獲基本解決,最終英國政府下放權力並成立北愛爾蘭議會,以給予北愛更多自治權利。雖然北愛的族群矛盾目前有所紓緩,不過有關爭議仍未徹底消失。
新聞來源:BBC、貝爾法斯特電報